“土匪邮票”在上海掀起轩然大波

两个信差及某外报通信员
据考证,《大陆报》是介绍抱犊崮“土匪邮票”的第一家媒体。《申报》又将《大陆报》的通讯进行了转载,并在这则通讯后,附有“土匪邮票”图及文字说明。文曰:“此为抱犊崮匪徒发行之邮票,大小适如上图,英文译义,第一行为抱犊崮,第二行为匪邮,第三行为一角。纸色黄,其字类木刻,西人邮票收藏家视为珍品,而中国之污点,亦将从此长留矣。”于是抱犊崮土匪邮票在上海舆论界,掀起轩然大波。《文汇报》针对“土匪邮票”一事,发表长篇文章,斥责土匪“厚颜无耻”。隔了几天,《大陆报》对“土匪邮票”一事,又发表了一篇枣庄通讯,指出根本不存在“土匪发行邮票”一事,而是美国人克劳、麦根私自印制的两种纸片,让被困在抱犊崮山中的被劫持人员,粘贴在信封上寄出,作为进出山邮件的通行证,这是客观事实。
克劳在《抱犊崮匪邮之真相》的回忆文章中,表明了自己制作“土匪邮票”的目的:乃游戏之作,不过是为了打发一个无聊的下午而已。虽然不一定这么简单,但从美国人普遍乐观、调侃的心理状态看,此说还是比较可信的。“土匪邮票”是克劳和麦根二人的游戏之作,不具合法的邮资凭证效能,信件到达克劳和麦根手中转寄时,他们将当时中华民国的正式邮票和自制的“土匪邮票”并贴。信到邮局时,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在两种邮票上都盖了邮戳。当时,这些信大都寄往上海,“土匪邮票”立刻在上海传开了。上海的集邮人,把“土匪邮票”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许多邮商和集邮者在上海得不到邮票,便写信给克劳和麦根,要求得到“土匪邮票”。有人怕遭到拒绝,不惜开出高价购买。克劳和麦根当初印制“土匪邮票”时,只想作为邮件的一种通行标识,做梦也没想到会受到如此欢迎。收到求购信后,他们赶到印刷“土匪邮票”的小店,将每种邮票各加印300张,寄给上海的集邮爱好者,所得的钱款,正好用作人质寄信的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