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社会化养老困局 政协委员建议加快推进“医养融合”

2016-03-04 16:1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3月4日讯(记者 田北北)2016年3月3日,北京进入“两会时间”。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重点聚焦民生热点议题——养老。她创造性地提出,应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大力推行“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破解社会化养老困局。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高出2013年0.6个百分点。全国老年办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年化水平达到17%,我国人口老年化正在加速。特别是“四、二、一”现代家庭结构的大量涌现,社会化养老已是大势所趋。

然而,社会化养老的成功实施,医疗服务是关键因素。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大力推行“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

但长期以来,我国养老机构内普遍医疗资源不足。调查显示,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中,有医疗支持的不足20%,养老机构内高素质的医务人才也较匮乏。部分养老机构内通过设置门诊、医院提供医疗服务,但难以取得医保报销资格,老人在内设医疗机构就医意愿不强。外部协作方面,综合实力强的大型医院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盈利高的常规医疗上,不愿参与低盈利的养老领域。多重原因,致使“医养融合”的养老模式在我国推广还存在不少困难。

如何破解社会化养老的医疗困局?翟美卿认为,这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度、执行等方面的积极保障和大力支持。

为此,翟美卿在其《关于加快推进医养融合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提案》中建议:一、政府对养老机构实施分类管理,对于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鼓励其内设医疗机构,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优先审批、优先开放医保定点资格,并给予相应的税收、财政支持;对于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由政府统一规划,由地方医院与其建立医疗服务协作关系。二、推进公办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由政府牵头,鼓励养老机构与三级医院建立合作机制。三级医院向养老机构提供急救绿色通道,建立转诊、坐诊机制等。三、加强养老机构医务人才的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在医学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针对老年护理的相关专业和课程,与养老机构建立服务实训基地,为医养融合模式培养后续人才;一方面,推进解决养老机构内医务人才与公办医疗机构待遇不等的现状,将养老医务人才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鼓励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养老事业。四、改善顶层设计,打破医养的体制壁垒。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建立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人社、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参与的养老保障协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惟其如此,医养融合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翟美卿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开始关注养老产业,看好养老产业,并开始涉足养老产业,但目前真正成熟的养老商业模式并不多。在实际运行和产业培育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传统观念、产业体系、市场培育、行业监管、人才队伍、同质化现象突出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都影响着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老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将来,也是现在迫在眉睫的事情。对于中国数以亿计的老年群体而言,未来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企业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养老产业也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翟美卿说。

责任编辑:柳杰(QJ0003)  作者:田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