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十年记

2016-05-25 23:10 新华社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十年记

原标题 先行先试十年路 创新驱动“第三极”——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十年记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题:先行先试十年路 创新驱动“第三极”——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十年记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李鲲

十年前,北方槐花飘香的5月,国务院提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十年后,这个距离首都以东120公里外的新区,生产总值已占全天津的“半壁江山”,天津港成为世界货物吞吐量第四大港、天津机场成为华北第二大机场。

十年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创新驱动打造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今天,滨海新区傲立潮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一带一路”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风口,再次扬帆起航。

新起点:改革探路“深水区”

“开发区大有希望”。1986年,邓小平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提笔写下此语。8年后,天津决定在开发区的基础上建设滨海新区,再迈希望的征程。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的第三增长极,历史性地推向中国开发开放的最前沿。

十年间,GDP平均增速超过20%,达到9270亿元。滨海新区以占天津19%、占京津冀地区1%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占全天津56.1%、占京津冀约13.3%的生产总值。

在天津滨海新区区长张勇看来,滨海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在于改革,在于“先吃螃蟹”。

2006年的滨海新区面临许多挑战:功能区与行政区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资源流动不畅;招商引资无序竞争,产业集聚效应难现。

鉴于此,滨海新区先后实施两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大部制、扁平化、强基层”的管理架构。仅2013年,天津宣布撤销滨海新区下辖的塘沽、汉沽、大港工委和管委会,由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街镇。

2014年,滨海新区在全国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18个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全部划转,审批印章由109颗变为1颗,审批效能全国领先。

去年4月开业的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从批筹到开业只用了一个半月,而以往通常需半年。公司总裁助理李光说:“片区管委会启动‘专家+管家’的服务模式,我们‘张口’他们‘跑腿’,加班加点,比我们还着急。”

行政效率提高,带来的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具吸引力的滨海新区。目前,世界500强已有142家在滨海新区投资,累计4402家外资企业落户;天津港货物吞吐量排名列世界第四,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于佳欣、李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