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嫂孙女讲述奶奶的故事 伟大的精神催生伟大的沂蒙女人

2016-06-26 11:03 大众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6月24日上午,纪念建党95周年首都网媒沂蒙革命老区行代表团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沂蒙山区,追寻红嫂的足迹,聆听那传奇般的感人故事。走近沂蒙红嫂纪念馆,一尊年轻妇女一手搀起伤员,一手掀开衣角用乳汁救护的铜像,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代表团成员。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在沂蒙红嫂纪念馆,代表团成员们在一幅幅历史图片前驻足,在一件件英模人物塑像前凝神。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图为沂蒙红嫂纪念馆内的红嫂明德英纪念馆。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1941年11月4日,日伪军重兵包围了设在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总队司令部。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在突围中身负重伤,晕倒在明德英看守的墓地里。明德英发现后,将其机智地救下,并把小战士隐蔽到一座空坟里,为他包扎伤口。小战士失血过多,缺水休克,在敌人追捕和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小战士。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60年代初,著名作家刘知侠写出文艺作品《红嫂》,因而沂蒙妇女爱党拥军的形象被正式冠名为红嫂。其中,最早被冠名为“红嫂”称号的是明德英。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代表团在沂蒙红嫂纪念馆,听沂蒙红嫂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讲述奶奶爱党拥军的感人事迹。代表团成员们细心聆听,都被红嫂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沂蒙红嫂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在沂蒙红嫂纪念馆内为代表团成员们讲述奶奶爱党拥军的感人事迹。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图为沂蒙红嫂纪念馆内的铜像作品:李桂芳组织32名妇女用身体当桥墩架起了一座“火线桥”,连天战火中,她们肩扛门板、床板,让子弟兵们从她们的肩头大步跑过。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图为沂蒙红嫂纪念馆内的拥军妈妈胡玉苹纪念馆。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图为沂蒙红嫂纪念馆内的留田突围指挥部实景。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革命根据地涌现出一大批爱党拥军的红嫂,她们几乎承担起所有作战部队的后勤工作,产生众多生动真实的英模事迹。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日站长到解放战争,沂蒙红嫂几乎承担了作战部队所有的后勤工作,共做了315万双军鞋、122万件军衣,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参战20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瓦解敌方9.8万多人。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大众网临沂6月24日讯(记者 郭豪)“自己家的孩子喝粥、吃粗粮,省下来给八路军的孩子喂奶、吃细粮……”今天下午,纪念建党95周年首都网媒沂蒙革命老区行代表团来到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红嫂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在现场向成员们讲述奶奶当年的爱党拥军故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革命根据地涌现出一大批爱党拥军的红嫂,她们几乎承担起所有作战部队的后勤工作,产生众多生动真实的英模事迹。在新的历史时期,革命老区各行各业的女性楷模,成为“新红嫂”的新典范。

一座专为红嫂建立的纪念馆,记录一群伟大的沂蒙女人

抗战期间,王换于家是红色堡垒户,罗荣恒、徐向前、朱瑞等党政军革命领导干部,都曾在她家里生活工作过。1939年,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42名革命后代。3年时间里,王换于自己家的4个孩子因照顾不周不幸夭折,而战时托儿所里的八路军子女们没有伤着一个。王换于还组织群众积极抢伤员,救活了《大众日报》社干部白铁华,厚葬革命烈士陈若克母女遗体,冒着生命危险保存党史资料。王换于不畏牺牲、拥军爱党,被称作“沂蒙母亲”。

在红嫂纪念馆里面,除了王换于,还有很多红嫂的英模事迹。“红嫂原型”明德英乳汁喂伤员、“拥军妈妈”胡玉平送儿子上战场、“沂蒙大姐”李桂芳组织妇女架起火线桥、沂蒙六姐妹支援前线忘我拼搏…

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红嫂几乎承担了作战部队所有的后勤工作,她们共做了315万双军鞋、122万件军衣,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参战20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瓦解敌方9.8万多人。

2011年,为纪念沂蒙红嫂的英勇事迹,山东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建立沂蒙红嫂纪念馆。该馆建立在原有山村民宅的基础上,保留了沂蒙山区抗战时期的古村风貌。馆内设有红嫂主体展馆展区、红嫂生活体验展区和沂蒙红色遗迹展区,通过图文、照片、荧屏、声像、光、雕塑和实物相结合,记录了沂蒙红嫂的英勇事迹。这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

一种伟大的沂蒙精神,催生一群新时代的“新红嫂”

“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是战争年代沂蒙红嫂的大爱情怀,她折射出的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沂蒙精神又赋予了沂蒙女性们无穷的精神力量,一批批“新红嫂”应运而生。

被誉为“沂蒙新红嫂”的朱呈镕从一名下岗职工成长为优秀的企业家,多年来她积极拥军,每年都坚持跟战士们一起过年,先后走访、慰问部队179次,行程13万多公里,送水饺460多吨,送鞋垫3万多双。朱呈瑢曾说,沂蒙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沂蒙儿女,要沿着先辈开创的道路前进,继续践行“沂蒙精神”。

除了朱呈瑢,临沂还涌现出李秀莲、于爱梅、朱丛丛等一大批“新红嫂”,她们是各行各业优秀妇女中的楷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沂蒙红嫂的新篇章,成为新时期沂蒙红嫂的新典范。

“今天来到沂蒙红嫂纪念馆,看了一个又一个的红嫂事迹,深刻地感受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感情,印证了抗战胜利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北青网董事长、北京青年报副总编辑刘鹤说,这是一堂生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课,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离不开群众基础,身为互联网媒体,更加有责任做好党和群众的桥梁。

责任编辑:冯强(QN00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