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河,九曲蜿蜒,至山西河津后出晋陕峡谷,水面陡然开阔。岸上,便是“鲤鱼跳龙门”传说发源地——龙门村。
千百年的传说,道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山西省河津市清涧街道办龙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让传说变为现实。20多年来,原贵生带领全村人更换脑筋、发展产业,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7万元,实现了生有所养、老有所依。
龙门人,跃过了世代梦想的“龙门”。
原贵生,这位百姓致富带头人,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怎样让乡亲们致富?龙门村人与其他山西农村一样,看中了焦化。1996年,原贵生上任村党委书记,将村里年产2.5万吨的焦炉生产线提高到22万吨,随后又提高到60万吨。
同时,龙门村以相关产业政策为指导,又兴办了水泥厂等企业。
那段时间里,山西的村办企业大干快上,上马小煤窑、小高炉、小水泥厂等污染项目,几乎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难能可贵的是,龙门村村办企业始终设定“闸门”,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标准进行生产。
近年来,龙门村再次谋求转型,以“禹凿龙门、鱼跃龙门”为主题的黄河历史文化为抓手,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向旅游业迈进。
与一些名村相比,龙门村并没有满足于集体经济一花独放,而是积极探索集体控股、村民入股、联户入股,甚至引进外来资本。在确保集体经济主体地位的同时,各种所有制经济百花齐放,小村庄做出了大格局。
在老支书原贵生的带领下,龙门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截至2016年底,龙门村集体企业固定资产达15亿元,年产值28亿元。如今,龙门村一年三次分红,1月按人口分红,6月按股权分红,9月联户分红……龙门村人人持股、年年分红,村民人均纯收入2.7万元。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