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新春走基层]沿海渔村变化日新月异 村民赶集用上支付宝

2018-02-22 06:57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赶集用上支付宝

小时候家里有一本《莱州志》,那是我对家乡风貌最初的印象。这个偏安山东烟台莱州一隅的沿海小渔村——土山镇海仓三村,正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越来越时髦,每一次回家都有新发现——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文化广场经常响起咚咚锵,村口偶尔也会遇上堵车,村里大集上居然也能手机支付了。

村民感叹有个好带头人

腊月廿七,海仓三村的四十多户村民收到了800块的“过年费”,纷纷感叹村里有个好带头人。

这个带头人就是海仓三村党支部书记王林波,他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这是海仓三村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尝试之一。在国家扶助范围之外,村两委遴选出村里的一些困难家庭,给每户发800元的过年费,村里十分之一的村民享受到了这一特别关爱。“今年大约四十户,希望帮他们度过年关。”不仅如此,据了解,每个村民都享受到村里提供额外100块的医疗补贴。

而在王林波看来,这只是海仓三村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距离他心中的“美丽乡村”还有距离。“我的使命就是带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还有两撇美髯,在村民眼中,这位企业家出身的村支书极具商业眼光,在过去的15年里带领这个昔日落后小渔村大步奔向小康之路。

据了解,早在几年前海仓三村就名列烟台市的文明村。现在站在村头,两个人工水塘波光粼粼,道路两侧绿树成荫,一排排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显示出这个村子的富足。但是村庄的后半截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老房子林立、小窄巷横行,开车去别的村子甚至赶集时候只能绕远。“今年起码要通两条街。”对于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王林波表示要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旧村改造是2018年的重头戏。

我家住在村庄的西部,原先出门只能走中心南北大道,西侧是一片泥塘,芦苇丛生,久而久之变成了垃圾场。父亲告诉我,最近的道路改造,村庄西侧打通了一条公路,水泥大道一直通到家门口。环村公路的架子一步步搭好。令村民竖起大拇指的是,王书记自掏腰包73万元在道路两侧种上了松柏。这条村西大道俨然变成了景观大道,闲暇散步,早起晚间还有乡亲们在健步走,农忙季节还在上面打谷晒粮。每天早晨王林波会绕村跑两圈。

那么垃圾去哪儿了?大街上有垃圾桶,专门的保洁员每天负责清理。而这只是土山镇乃至烟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土山镇镇长杨洪方告诉北京晨报记者,2017年投资20万元新购置生活垃圾桶1000个,对重点村庄进行“四大堆”清理三次。

环保风暴让蓝天更多

海仓三村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作为烟台的“小西藏”,以胶莱河为分割线,它跟青岛、潍坊毗邻,这几年胶莱河边成了三地的化工基地。小时候玩耍的滩涂湿地,如今工厂林立。村民们常常抱怨空气变差了,有时候也有霾。尤其是在刮风时候药味弥漫在空气中,地下水也变得越来越咸。

不过,2017年夏天刮起的“环保风暴”成为分水岭。杨洪方介绍说,当时镇上的化工厂全部停工整顿,按上级要求进行整改。迄今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140台,排查“散乱污”企业150家,取缔39家,整改提升111家。

提起“煤改气”,海仓三村也走在前头。一条市政天然气管道已经延伸到村庄后方,一旦条件成熟向南可以进入普通百姓家,向北则辐射诸多工厂。在杨洪方看来,目前村民取暖主要用煤,而未来天然气将是大势所趋。

环保风暴几乎立竿见影。“去年夏天以来,药味少了,空气明显改善。”王林波说,现在村民富裕了,不少人在城里买了房,但大家还是喜欢住在村里。“既然百姓信任我们,我们就必须多做一些实事。”在王林波的案头摆着一本《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他常常思考的是如何结合村里的资源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最近一个好消息令村民们拍手称快,一个土地整理项目蓄势待发。按照规划,政府拟投资千亿元围绕海仓村建设五六个大水塘,兼有蓄水和保护水源双重任务。“每到雨季村南就一片汪洋,同时大量淡水流进海口,浪费了。”调研、筹谋许久,王林波联合海仓一、海仓二村提交了这一项目。“咱们村淡水资源非常稀缺,按照设想每个蓄水池长200米、宽50米,雨季可以解决内涝,旱季也能满足生活用水。”同时,这对于地下水源也是一种保护。

“国家政策基金+集体收入+先富起来的人,利用这三方财力把这个利民利国的事儿做好。”王林波说。

村庄东南方盘踞着万亩黑松林,那是小时候的乐园。那时候沙岭上的水是甜的,渴了找个低洼处挖个坑,泉水很快咕咕冒出来,清洌甘甜。这里还流传一个“扳倒井”的古时传说。近些年随着工业经济插上翅膀,地下水资源被侵蚀破坏,水一度咸到不能喝,洗的衣服上都有白渍。尽管村里已经拉上了市政自来水,但是这片赖以栖息的松林水源的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令人欣慰的是,在2018年的日程表上,环境整治是土山镇的重中之重,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环保整治等工作都在有序推进。

大集上用上支付宝

赶大集是家乡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年前老老少少都在买买买。记者惊奇地发现,在村里的大集上居然也能用手机付钱了。“年轻人出门都不带钱,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一位卖甘蔗的年轻摊主麻利地打开手机,找出支付宝收款二维码。我花了16块钱买了一根甘蔗。“村里集上用手机付钱的人少,一上午有几笔吧,店里多”。另外一位卖爆米花的大婶则显得手忙脚乱:“闺女刚教我的,有个码,存哪儿了呢,下次打印出来好了。”在我的帮忙下,顺利完成了付款。

记者注意到,村里超市里几乎都支持手机支付,二维码贴在醒目位置。而在镇上的大集则更为普遍,记者顺利地用手机买到了松子、瓜子,就连卖糖葫芦的都可以扫码付钱了。不过很多年纪大的摊主则显得无奈:“没人教啊,不会用。”

邻家大婶家今年拉上了宽带,一年只要240块,儿子还帮她注册了一个淘宝亲情账号,并且在年三十成功集齐了“五福”,分到了1.98元。“我得学,抢红包呀。”大婶抱着儿子刚送的大屏手机说。

此前支付宝发布的2017年全民账单显示,2017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的移动支付占比为82%,随着移动支付的场景几乎涵盖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能不带钱包出门。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用户最常用的支付场景为超市或便利店,其次是餐饮店。移动支付占比飙升的原因之一是支付宝收钱码的普及。过去一年来,遍布中国大街小巷的4000多万小商家,靠这张二维码贴纸实现了收银环节的数字化。

在采访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网络几乎无处不在。走亲串户时候,最多被问到的是家里无线密码是什么?天南海北的一大家子抱着手机抢红包成为过年的乐趣之一。快递公司的网店都延伸到了村里。

大婶身着时髦的呢子大衣说,这是淘宝上买的。过年穿新衣是老家过年的必备节目之一,大年初一老老少少都要穿着新衣服拜年,新年新气象。

马上就要踏上归程,不知道下一次再见,她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作者:焦立坤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