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新春走基层]大棚四季瓜果香

2018-02-22 07:09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大棚四季瓜果香

颍上沿淮,旱涝频繁。自1985年开始,被国家确定为贫困县,2002年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连片特困片区县,连续戴了三十多年的“贫困县”帽子,记者2018年回乡时却发现,自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后,现在的情况已经有了大大的好转。

30个村摘掉贫困帽

“去年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都取得了新成效,年初确定的3.64万人脱贫,30个贫困村的年度计划全面完成,实现摘帽。”县扶贫办主任吴亚告诉记者,“我县的扶贫工作总体上都是按照国家要求,实施产业、教育、健康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等等。但针对颍上的地理环境和种植特点,我们也想了很多‘量体裁衣’的办法来开展扶贫工作。”

按照吴亚的说法,颍上扶贫的总体思路是以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为依据,根据颍上当地的实际情况与种植、养殖业的传统习惯,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加大在贫困村的招商引资力度等等,为快速脱贫打下基础。另外,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与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植。并且,这个思路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每个大棚年收三万元

江店孜镇幸福村原叫左大圩村,以左姓村民为主。与淮南市凤台县的新集镇和夏集镇搭界,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土壤质地厚,乡间还一直有句谚语“新集的秫秫(高粱)夏集的秧(水稻)、左家湖里一片荒”,临近新集的高粱和夏集的水稻都是一片丰收场景,而左家湖(幸福村)田地里还是一片荒草。2013年幸福村被列为“重点贫困村”。

就这样一个地方,却在2016年脱贫178户,541人。不仅自身顺利出列,还在全县的贫困村出列评估中位列第一。2014年,刚刚任职一年多的大学生村官祝圆春,为了尽快帮助村民脱贫,决定牵头组织团队在村里建大棚种蔬菜。祝圆春告诉记者,他那时想“种地只能解决温饱,不能解决贫困。我得为大家找些好出路。”

在他和村民共同的努力下,经过几年的发展,幸福村已经发展钢架大棚3000多亩,一年四季都有作物产出,以蔬菜瓜果为主,其中西瓜与甜瓜远近闻名,每个大棚一年都可以创收三万元左右。大棚的发展,也给很多贫困户创造了工作的机会,为他们脱贫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此外,幸福村还有了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大棚蔬菜瓜果种植、养殖、观光采摘、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主。祝圆春说,“这些产业加在一起现已带动周边群众100余人就业,30余贫困户脱贫致富。”

科技创新也在幸福村的脱贫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里一直以来有做米酒的传统,但是因为道路和缺乏宣传的原因,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两年,国家提出构建电子商务扶贫基础体系,拓宽增收渠道,这也为幸福村的米酒与其他农产品,指明了前路。

460余位工作队员定点帮扶

祝圆春表示,即使村里的贫困户已经脱贫了,但是政府仍不放松扶持力度,采取脱贫不脱钩的政策。“要保证他们稳定脱贫,不返贫。收入继续增加,从脱贫到致富,最终大家集体奔小康。”为了确保这一目标,颍上县政府从县直各单位抽调了460余位帮扶工作队员,在江店孜镇继续努力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每人继续帮扶三到五户贫困户。祝圆春自己就帮扶了五户。

祝圆春向记者介绍了村里脱贫效果最好的左廷学的故事。他今年68岁了,一家三口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为了帮助他们,村里介绍左廷学夫妻俩去大棚里务工,学习技术;还免费给左家送了鸡苗和饲料,让他们发展养殖,连销售政府都帮忙找了出路。现在,左廷学一户年收入已经超过两万元。

吴亚说,幸福村的故事只是家乡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县里整体扶贫攻坚工作也正全面推进中。“现在我们对2020年全面脱贫奔小康的那一天都充满了期望,也满怀信心!”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作者:曹雁南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