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一批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十一”前要降低

2018-06-30 05:06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一批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十一”前要降低

国家发展改革委29日发布消息说,要通过开展定价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剥离门票“额外负担”等措施,在“十一”黄金周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

国家发改委当天发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以利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公园等公共资源建设,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为5A级,且现行价格水平较高的国有景区为重点,降低偏高门票价格,并积极推动4A级及以下国有景区降价。

意见提出,各地区不得避重就轻、流于形式、敷衍搪塞;不得明降暗升,在降低门票价格同时,提高景区内交通运输等其他游览服务价格,变相增加游客负担。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说,要围绕解决门票价格“额外负担”重这一突出问题,加大对地方、景区违规不合理收支行为的清理规范力度,既相应降低门票价格,又保证景区正常运营。

意见还明确,2018年,在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同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任务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以景区合理运营成本为基础,科学、规范、透明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健全,对促进景区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新闻分析  

破解“门票经济”依赖症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程行云说,部分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偏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成本构成不合理、不规范,承担了一些“额外负担”。

据介绍,调查显示,认为当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太高”或“偏高”的占72.3%。近年来,一些知名景区游客人数已经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表明高票价已经制约了我国旅游消费的增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程行云说。

他介绍说,门票价格的“额外负担”过重,一方面是因为门票收入被用于景区外资源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等开支;另一方面是因为门票收入被用于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开支,甚至直接补充财政收支缺口。

国家发改委当日发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景区,门票定价成本应严格限定在景区游览区域范围内维持景区正常运营所需的合理支出。加强国有景区门票定价制度建设,以规范成本构成为核心,建立主要补偿景区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合理成本并适当反映景区价值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政府和景区价格行为科学化、规范化。

“通过明确门票价格合理构成,逐步剥离门票承载的‘额外负担’,推动国有景区形成合理门票价格。”程行云说,国家发改委将督促各地进一步明确具体目标、重点任务、时间节点,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到来之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扬州瘦西湖票价从旺季150元降低到100元……今年以来,已有一些知名景区率先降低了门票价格。

程行云说,随着景区门票价格下降、游客数量增加,景区总的门票收入并不一定会减少,还有可能会增加。景区运营管理者要积极适应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思路、模式,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丰富旅游产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吸引游客,逐步降低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更好实现景区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