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国家卫健委:国产虹鳟未检出寄生虫

2018-09-08 00:53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卫健委:国产虹鳟未检出寄生虫

9月6日,国家卫健委独家回应澎湃新闻,就相关产品的寄生虫风险,前述团体标准中提出的风险防控手段,目前我国对于动物性水产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对相关水产品中寄生虫历史监测数据以及我国寄生虫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历史数据等作出答复。

国家卫健委的答复指出,2018年6月,针对淡水养殖中常见寄生虫和我国人群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开展了监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国产虹鳟63份、进口三文鱼29份)均未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东方次睾吸虫囊蚴和颚口线虫三期幼虫。

国家卫健委表示,2018年6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湖南、广东、青海三省组织开展了相关水产品中寄生虫应急监测,根据文献报道和舆情信息,针对淡水养殖中常见寄生虫和我国人群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开展了华支睾吸虫囊蚴、东方次睾吸虫囊蚴和颚口线虫三期幼虫监测。

监测样品共92份,其中国产虹鳟63份和进口三文鱼29份,分别采样于养殖环节(50份)、流通环节(20份)和餐饮环节(22份),采样地点兼顾农村和城市。此次监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东方次睾吸虫囊蚴和颚口线虫三期幼虫。

据国家卫健委介绍,寄生虫种类较多,其中,导致华支睾吸虫病、片吸虫病、肺吸虫病等的寄生虫多以淡水或淡水生物为阶段宿主或最终宿主。异尖线虫病则主要因为食用受污染的海鱼或其他海鲜产品导致。因此,水产品可作为中间宿主传播寄生虫病,人主要通过摄入受污染的新鲜、未经加工或烹饪不充分的水产品感染。因此,不同种类的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制品,其需要关注的寄生虫风险的种类也不相同。

国家卫健委强调,对于即食生食动物性水产制品,一定要确保食材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同时需要在清洁的场所、使用洁净的设备进行加工,并尽快食用,保证饮食安全。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尽量食用熟食,且要烧熟煮透,彻底杀灭寄生虫,降低感染的风险。加热不仅能杀死寄生虫,也能有效杀灭致病性微生物。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