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开放创新成就“浦东奇迹”

2018-09-18 09:59 经济日报

来源标题:开放创新成就“浦东奇迹”

“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真是有点偏心,她在奔向大海的途中弯了一下腰,把繁荣送给了浦西,把落后留给了浦东。”曾几何时,浦东成为上海人民心中一抹无法言说的痛。

28载,沧海桑田。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浦东以梦为马,砥砺创新,用全市五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三分之一的GDP、二分之一的金融,在黄浦江畔创下举世瞩目的“浦东奇迹”。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承载着上海多年奠定的基础和实力,浦东创新大潮翻滚涌动、百舸争流,用激情与速度彰显大气优雅、接轨国际、敢闯敢试的“上海风度”。

技术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8年7月17日,第51届范堡罗航展上,从上海浦东前来参展的中国商飞公司团队意气风发。他们有理由自豪——C919大型客机国内外购机协议用户达到28家,订单总数达到815架。

大飞机制造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王冠”和“大国标配”,检验着一个国家的人才水平、工业水平、科技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从项目最初设立到C919首飞成功,这不仅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大飞机创业史,而且已经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更是形象地展现了浦东在28年的改革开放、勇于创新中目光高远、一飞冲天的风度和气概。

科技改变命运,创新决定未来。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亦如此。翻开浦东经济成绩单,一组数据让人惊叹:浦东开发开放的28年间,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9651亿元,增长了近160倍。

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下,“浦东奇迹”是如何炼成的?上海的选择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

全球最大缸径船用低速柴油机、首套国产化率100%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堆内构件、国内首台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彩虹鱼”号……在浦东,一件件“国之重器”悄然诞生,不断引领着中国创新跻身“领跑者”阵列。

然而,一路走来,却非坦途。开放之初,浦东的表现曾一度让人担忧。1997年,高速发展的浦东遭遇亚洲金融危机,一时间,一些投资者纷纷后退,“唱衰”的声音甚嚣尘上。事后,上海市原市长徐匡迪回忆:那段时间真的是睡不着觉。

历经风雨中见彩虹,今天的浦东,632米的上海中心屹然耸立,云霞星辉仿佛触手可及;浦东机场,每隔一分钟就有一架飞机停降或启航;张江高科技园的超级计算机中心,滴答一秒,那台中国最先进的电脑已运算230万亿次……

浦东之变被人们形容为“蝶变”,科技创新成为破茧成蝶的第一驱动力。

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一台台“庞然大物”有序运行。这里是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以及首条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线路“京沪干线”的总控中心。“如果将地面的量子通信网络比作高铁,量子卫星则是飞机。”问及中国量子研究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强透露,目前多颗中高轨、低轨量子通信卫星正在紧张研发中,未来的目标是建设成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

源头创新、颠覆式创新、引领式创新,浦东已崛起为上海经济的增长极和“发动机”:今年上半年,浦东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67.16亿元,增长5.4%。

其中,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96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0.4%,增长10.9%。

“上海有强大的工业作为支撑,我们不仅要做轻创新,也要做重创新即技术创新。”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唐石青表示,时代发展需要轻创新,但“跨时代的东西一定不是轻创新,一定是重创新”。

制度改革为创新提速

9月5日,对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副总裁苏慰国来说,有点特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和记黄埔医药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自主研发的药物——呋喹替尼胶囊(爱优特)获得上市批准。

十一年磨一剑,回顾其中坎坷,苏慰国记忆犹新,从办公空间的不足到大型仪器的检测服务,再到创新药物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如果没有浦东政府部门的扶持、‘输血’,呋喹替尼可能已不幸‘夭折’”。

梦想成真的不唯苏慰国。对很多生物医药界人士来说,浦东是通往梦想的地方:全球排名前十的制药公司,有8家在这里建立了研发中心;每注册通过3个一类新药就有1个来自浦东的张江科学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有三分之一落地在被誉为中国硅谷的张江科学城。

位于张江科学城的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由书架分隔的半开放空间里,三三两两的人群或小声讨论,或埋头苦干。“海归”单记章就曾是其中一员。

在美国工作了20多年的他,回国后的第一站选在了人才、技术高度集中的浦东。今年年初,他创立的企业黑芝麻智能科技已完成近亿元A+轮战略融资。

“平台的作用是将创业者的激情和智慧、跨国企业的核心优势技术、本土优秀企业的资源资本打通对接。”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CEO吴家翔说,成立不足两年,目前平台已有40多家创业企业先后获得了技术、资金等支持,总估值超过30亿元。

积极营造便利、宽松的创新创业氛围,近年来浦东动作频频: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行,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3年减少至3个月;推动海外创新创业联络站建设,在芬兰签署谅解备忘录并设立张江创新创业海外联络站;加快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创新投入体系,建立“投贷保奖补”一体的财政科技投入体系、覆盖科技企业各成长阶段的股权投资体系……

以改革凝聚科技力量,张江这片平地“分娩”出了一方繁华。今天,这里汇聚着86家孵化器,超过2500家企业正在孵化中,近300家企业挂牌上市。最新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城市排行榜》显示,代表上海的50家企业中,有11家来自张江。

放眼浦东,又何尝不是如此?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立企业5.2万户,4年来新设企业数是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数的1.5倍。截至今年上半年,经备案登记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34家,占全市35%,在孵企业和团队5267家。

构建更优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浦东开发开放深刻改变了浦东的面貌,也有力推动了上海的发展。

开放铸就竞争新优势

在上海,提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无人不晓。上世纪90年代落户浦东,如今在华拥有约4000名员工,产品覆盖全中国大大小小300多个城市。扎根浦东20多年,罗氏制药的发展“一日千里”,大批跨国生物药企、大学、科研院所接踵而至,中国“药谷”逐渐成型。

这样的外资研发中心,在浦东已累计达到227家。有人说,创新是浦东的灵魂,开放是浦东的基因。在开放中创新,这是浦东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向未来,浦东的主动选择。

“我们要建设的是开放创新深度融合的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翁祖亮坦言,开放是浦东最大的特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加速转换,需要汇聚吸引全球资源参与中国创新。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浦东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敞开大门拥抱全世界英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华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伯纳德·费林加和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库尔特·维特里希通过“绿色通道”申请了永久居留身份证,成为首批入沪工作并拥有“中国绿卡”的诺奖得主。不久后,“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在华东理工大学成立,费林加出任外方主任,他说:“我们要打造世界顶级实验室,做出创新成果,也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吸引全球知名科学家加入我们团队。”

在开放中创新,浦东不仅是上海的浦东,更是全国的浦东、全球的浦东。

位于浦东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光源,大家熟悉的“鹦鹉螺”,是一个聚焦重大基础科学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发展的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如今,已俨然成为向社会开放的“网红”共享实验平台:目前,有462家单位的2000多个研究组超过2万名科研人员利用上海光源开展科学研究,研究成果超过4000项。其中,在《科学》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的科研论文已达80篇。

“当好新时代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而今包括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等项目纷纷落户浦东。随着大科学装置的不断集聚,浦东将建成世界级的光子科学中心,成为照亮世界各国科学家“科研之路”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基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征程上,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浦东重装再出发。

(采访组成员 李 力 吴 凯 沈则瑾 佘 颖 沈 慧 张苇杭 执笔 沈 慧)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