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片儿警汪勇:“时代楷模”的“板凳情怀”

2018-11-30 02:04 人民网

来源标题:片儿警汪勇:“时代楷模”的“板凳情怀”

“作为一名警察,要能‘站得起’,更要能‘坐得下’,要融入群众,沉入社区,主动和群众打成一片,走到哪儿随手拉过一个小板凳,就能与群众促膝长谈、拉家常,真心为群众排忧解难。”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韩森寨派出所社区民警汪勇用朴实的话语向记者叙说着他的“板凳情怀”。从部队转业从警的12年来,他把工作当事业,把社区当家,把群众当亲人,怀着真诚朴素的群众观念倾情付出、忘我奉献,最大程度地密切了党群关系和警民鱼水深情,收获了百姓由衷的信任和爱戴,实现了最好的警民融合。

谈起做社区民警的这12年,汪勇反复述说自己的初心。在部队时,他是一名来自大山深处的军人,身披戎装、保家卫国是他的初心;转业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后,老百姓一句“真是一名好警察”成为他坚守的信念。

“走万里路,进千家户,解百家难”

汪勇在日记中写道:“哪怕自己的事业微不足道,也要满怀热情与兴趣;因为在不断变化的岁月中,只有事业是自己真正的财富。”带着这份事业情怀,他一当上社区民警,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万千百”计划:走万里路、进千家户、解百家难。然而计划的实施却并不顺利。工作初期,群众对警察怀有抵触情绪,不信任、不配合,汪勇“进不了门,见不到人,说不上话”。但他毫不气馁,时刻激励自己,群众工作掺不得半点假,人心都是肉长的,光说到群众心上,不行,唯有献出真爱,付出真情,才能与群众血浓于水地融合在一起。他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三个不能”原则:群众的事知道了不能装作不知道,听到了不能装作没听到,看到了不能装作没看到。他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大事当实事,上午能办的不拖到下午,当天能办的不隔夜办,真正做到了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始终坚持服务群众“六个必到”:居民入住迁移必到、有疑难户政业务必到、产生矛盾纠纷必到、生活困难必到、发案必到、重点人员见面必到。他对社区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因病致贫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特殊关照服务,着力解决他们各方面的实际困难。

省建八公司家属院居民黄金顶,患有严重的半身不遂,行动和生活极为不便。汪勇经常上门为他送饭、倒垃圾,陪他聊天。看到他家的煤气灶坏了,汪勇没吭声就买了一台新的,给他送到、安好。因为行动不便,黄金顶的日子几乎整天都是在床上度过,家里唯一能给他带来一些外界信息的那台黑白电视也坏了。汪勇发现后,第二天就把自己家的旧电视摆在了黄金顶面前。一晃几年过去了,汪勇又自掏腰包,给他买了一台新电视。汪勇还经常组织志愿者到黄金顶家,为他洗被子、搞卫生,号召更多的人关心帮助他。黄金顶为此流着泪说,“我孤苦伶仃,却遇到了汪勇这么个好兄弟,真是我的福气!”

老李是个间歇性精神病患者,一发病就惹事,搞得四邻不安,社区公示栏里汪勇的照片也被他涂上了厚厚的泥巴。汪勇接连三次上门,老李都闭门不见。他没有放弃,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老李也当过兵”这个接近他的突破口。第四次,汪勇又买了水果来到老李门前,热情地叫他“李哥”,告诉他自己也是从部队回来的,亲切地称他为“老班长”。十几分钟后,老李终于骂骂咧咧地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汪勇一脸的微笑,他紧锁的眉头松开了。进屋后,汪勇放下水果,就帮老李扫地抹桌子,整理家务,发现灯不亮,又找来电工修好了电灯,灯亮的那一刻,老李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汪勇经常到老李家帮他干点啥,并按政策给他协调落实了困难补助,老李的精神状态也逐渐好转。如今,他隔三差五就拿着抹布去擦小区公示栏里汪勇的照片,让汪警官的照片和他的眼神一样,时刻干净透亮。

春风化雨,温情帮教

辖区重点人员的管理往往是社区民警最为头疼的事。这些重点人员中,有的“二进宫”,有的对毒品吸了戒、戒了吸,教育转化难度很大。汪勇把这些失足人员视为“患病的亲人”,坚持用心融冰、用情化石,注重发挥老党员、老警官、老法官、老检察官、老同志等“五老”群体作用,精心组建了40余人的帮教队伍,始终坚持“思想上拉一把、生活上帮一把、工作上扶一把”的“三个一把”帮教措施,把特殊的爱给特殊的人,让迷途浪子获得新生。

社区马大爷患有脑梗和双膝骨关节病,老伴因为青光眼几乎失明,他家两个儿子却都在强制戒毒。汪勇经常去马大爷家送米送油、买菜买饭,陪老人聊天,还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纸上,贴在老人床头。为了不让老人总躺在床上,汪勇特意借了一台轮椅,推老人出门晒太阳,弯腰给老人穿鞋时,发现两只脚肿得穿不进去。于是,他立刻带着老人去看病,背着身高1米8的马大爷,在医院跑上跑下、检查拿药,晚上回到家,又打好热水泡好药,亲手给马大爷烫脚。老人起初拒绝,汪勇说:“您的儿子不在身边,您就把我当自己的儿子,我的父母在湖南肾坏死,他们的脚也这么肿,我却不能为他们泡上一次脚,您就让我为您尽尽孝心吧”。听闻此言,马大爷当即泪流满面。当马家大儿子从戒毒所回来,听父母流着泪水诉说这些时日汪勇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时,不禁红了眼眶,狠狠抽了自己一巴掌,立下了再也不碰毒品的军令状。

社区居民“李大个”因酒后闹事将人打伤,汪勇在办理行政拘留时了解到“李大个”妻子的预产期就在近两天,一边对他进行严厉批评教育,又一边为其办理了延缓行政拘留的申请。“李大个”从派出所回家的当天,孩子就出生了,他激动地给汪勇打电话说:“汪警官,是你救了我们全家,这份情我到死也忘不了,请你放心,以后我再也不犯浑了。”

智慧高效服务,平安守护万家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如何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社区警务工作,始终是汪勇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过去,汪勇开展社区警务工作,主要采取腿勤、嘴勤、笔勤的办法,大力落实公安部“常住不缺失、新进不遗漏、特殊不脱管”的人口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纸质的原始台账。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纸质台账不便更新、不便保存、不便查询等劣势逐步显现,社区警务工作如果还停留在信息靠民警记、留存档案靠手写、重点人员管理单靠民警上门找等老旧的管理模式,信息就会成为一座座“孤岛”而无法共享,社区警务工作更难以提升。

为了破解“信息孤岛”,积极适应信息化对公安基础工作的要求,汪勇也在与时俱进,他的工作方法变成了“脚板+平板”“传统+科技”的方式,实现了警务室有接入公安局域网的台式电脑,外出工作有“警务通”,随时采集、录入、传输信息。他还绘制了社区平安示意图和民情示意图,依托“一标N识”工作,创新建立了社区警务“一点通”电子台账及工作平台,确保辖区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他按照由单位到院落、由院落到房屋、由房屋到人的序列充实完善基础信息数据,按照商店、修理业、餐饮业、旅馆和招待所等类别对店面门铺进行分类,通过PPT转换、Word及Excel等系统函数链接等方式,对辖区人、地、物、事、情等信息实行数据化管理、立体化呈现,努力建立起基础信息全覆盖的“警务室信息单元”。有了这个信息单元,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查人知房都不是难事了。

打造“智慧平安社区”,重点是提高安全防范工作的科技含量。在信息化建设引领下,向科技要平安也成了汪勇打造智慧平安社区的目标。近两年,通过他的积极协调和多方支持,咸东社区13个小区前所未有地架起了260多个高清摄像头,实现了全覆盖、无死角,做到了社区治安管理动态化、全息化。积极构建“智慧消防”,在3个小区高层建立了消防贮水池水位感应报警系统,并与社区民警、社区干部和平安院长、门卫保安的手机联通,形成了“一方有警、八方响应”的处置局面。在条件成熟的3个小区安装了12套人脸识别智能安防系统,在人流密集的商场、市场和学校安装了106个“物理一键报警”装置,落实精准化、智能化管控。他还借助市局警务通、“机不可失”“行车卫士”等专用手机APP,实现警务信息共享查询、全息采集、定位跟踪、点对点语音图像实时传送,使辖区的治安状况持续平稳。

在市局支持下,汪勇借助多方力量推进社区警务信息化升级,整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新科技,为群众提供智慧化的社区警务服务,努力让动态信息夯实基层基础,让信息化警务推进智慧公安建设,改善了社区警务的效率和水平,提升了辖区安全指数和群众满意度。

近年来,汪勇先后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特别奖、“全国公安二级英模”等荣誉称号,他所在的社区警务室被评为陕西省一级警务室,咸东社区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社区”。而汪勇却丝毫不留恋聚光灯下的荣耀与表彰,“虽然身上多了很多符号,但我知道我只是一个代表,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说着,这位小个子民警又转身走回他深爱的社区街坊里,去继续他平凡而伟大的事业。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