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文章称,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人们过上了4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2月17日发表题为《中国经济改革40周年》的文章称,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人们过上了4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文章指出,2017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836美元,是40年前的56倍。
文章称,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的小岗村,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没有人住得起砖瓦房。
文章称,在谈到秘密实行“大包干”这一大胆决定时,当时35岁的严金昌说:“我们是迫不得已。”土地还是集体所有。他说:“我们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文章认为,这一实践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基础。在全中国,改革显然已经势在必行。著名经济学家王小鲁说:“中国能够启动经济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党的一部分领导人能体恤群众的苦难,同时具有历史责任感。他们从党内开始推动改革,并且得到了全社会的响应。”
文章称,伴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在国有经济以外,悄悄地出现了个体户和乡镇企业。
文章举例,正泰集团是一家年销售额达60亿美元的大型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该公司1984年在中国东部的温州市成立,起初是一家生产开关的个体户。正泰集团副总裁陈建克说:“一开始的几年是最困难的。我们没有技术,没有钱,也没有人。”
文章称,整个国家在谋求发展经济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北京向海外华侨发出了投资呼吁。中国允许年轻人到外国留学,并积极向外国公司学习。
文章介绍,从1992年起,伴随更为宽松的国家政策,私有部门加快发展,国有企业被迫进行结构改革。不盈利的小企业被关停并转,大型国有企业开始实施现代化管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到2000年,中国私营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已达54%,超过了国有企业。
文章强调,另一个关键时刻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这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2008年经济危机对全球造成沉重打击。由于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中国比西方更好地渡过了这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