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黑龙江部分农民以销备耕“找市场”意识增强

2019-03-28 00:38 新华网

来源标题:黑龙江部分农民以销备耕“找市场”意识增强

新华社哈尔滨3月27日电 正值东北备春耕之际,记者在黑龙江省走访发现,部分农民的市场观念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从备耕开始就为粮食找销路。根据订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成为不少农民的新选择。

一场大雪之后,黑龙江省浓江农场的种植大户张月宝开始清雪扣棚,忙备耕。去年,张月宝采用侧深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发展绿色水稻,获得了好收益。今年张月宝准备种1300亩水稻,继续按照绿色标准种植,尽管还没开始育秧,但让他高兴的是水稻已经有了买家。

“我们和一家企业签订了订单,要种的长粒香品种比其他一些品种市场收购价每斤高出1角钱。”张月宝说,以前只知道把地种好,现在不仅要种得好,还要卖得好,主动找市场,找销路,实现了“未种先售”。

在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兴镇长胜村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大棚里,社员们刚为苗床浇过水,嫩嫩的辣椒苗冒出芽儿,地上像铺了一层绿色地毯。

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向秋说,合作社是山东一家企业的原料基地,销路不愁,去年种了7000亩辣椒,全部销往山东。今年准备增加2000亩左右,并且要发展蔬菜深加工,做速冻蔬菜出口,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日,在北安象屿金谷农产有限责任公司礼堂内,上百名合作社负责人和种粮大户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该公司的玉米订单业务宣传会。参会的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富强说,过去3月份忙备耕,现在忙着签订单,秋粮销售不再犯愁。

在订单种植集中签约会上,这家公司与部分合作社带头人、种粮大户达成了合作意向,明确了订单种植者秋收后可享受玉米收购保底价格,且当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时,可按照当日挂牌价格进行收购,同时享受“绿色通道”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让种植玉米农户吃下了“定心丸”,提高了种植积极性。

有农业基层干部表示,“种强销弱”制约着黑龙江省农业的发展,但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一些率先走出来的农民开始跳出埋头种地的传统思维,建立起“种加销”全链条经营观念,逐步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找市场”意识越来越强。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作者:王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