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93个中央部门集中公开2018年度决算

2019-07-20 02:05 新京报

来源标题:93个中央部门集中公开2018年度决算

从公开范围看,相比部门预算,决算公开部门增加4个;与2017年决算公开相比,受机构改革影响,公开的部门数量减少。从公开内容看,相关决算报表数量仍为8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继续细化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都与上年保持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后,部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表首次应用到决算公开中。

在此次决算报告中,绩效评价部分公开了部门绩效自评结果,有些部门还公开了绩效自评表和自评报告。故宫博物院古建保护维修、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坚等35个项目纳入重点绩效评价。

7月19日,财政部等93个中央部门陆续公开2018年度决算。这是中央部门连续第9年向社会公开决算,也是我国自2018年实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后的首次决算公开。

机构改革后新部门首次公开决算

今年有93个中央部门公开2018年度决算,与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相比,决算公开部门增加4个,分别为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和中国老龄协会。

据了解,这是与机构改革保持挂钩。新增的4家单位中,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为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部门;中国老龄协会则是一家成立于1982年的“老单位”,虽非新部门,但同样受机构改革影响,对其实行代管职能的部门由此前的民政部变为国家卫健委。

这也是4家单位首次公开部门决算。今年4月,它们曾向社会首次公开2019年度部门预算。

与2017年度决算公开相比,决算公开部门从105个降至93个,同样也是受到机构改革影响。

公开内容并没有减少,对机构改革后职能出现变动的部门,今年决算公开工作要求,按照新部门进行公开,即由新部门负责公开原部门的决算信息。

比如,“自然资源部涵盖了原国土资源部、原国家海洋局、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过去都是作为一级部门单独公开的,这次合成一个单位,数量减少了,但实际范围没有改变。”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解释。

部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表首次应用

在公开内容方面,今年出现了一个新变化,部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开始应用。

据了解,2018年1月1日起,财政部实施了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由过去政府预算和部门(单位)预算共用一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变为分设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和部门支出经济分类,两套科目均设置“类”“款”两个层级;两套经济分类之间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以利于部门预算与政府预算相衔接。

财政部预算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过去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共用一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无法完整体现预算的管理特点和核算要求。

改革后,部门预算经济分类在现有经济分类的基础上,取消政府预算专用科目,同时增设体现部门预算特点的科目。

“这就是让政府的账本更细、更透明了”,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科目表能反映出谁在花钱,花到哪个领域,人员工资花了多少、办公经费花了多少、购买设备花了多少、政府涉企资金支出多少,有利于清晰明了、全面完整地反映预算支出。

同时,根据新的科目表编制的预算报告和草案结构也将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各级部门监督,规范部门支出行为。

关注1

故宫保护维修古建十年支出近13亿元

文化和旅游部决算报告中公开了故宫博物院古建整体保护维修项目,《故宫博物院古建整体保护维修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显示,从2008年起,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支持故宫古建整体保护维修项目,截至2018年,共下达预算资金129925万元,实际支出129925万元。

该项目绩效评价得分为85分,综合评价等级为“良”。评价认为,故宫博物院通过实施古建整体保护维修项目,消除了古建筑本体结构的安全隐患,实现了古建筑保护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及传承营造技艺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提升了故宫在国际博物馆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组织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同时,评价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进,古建整体保护维修项目的实施内容发生了变化,项目实施重心逐步由“以修缮为主”向“日常保养维护工程、研究性保护工程”过渡。近年实施内容存在边界不清晰、预算编制不够合理、项目管理不够规范、《总体规划》任务未完全按预期及时实施等问题。

报告指出,目前故宫古建整体保护已逐步由修缮为主向日常保养维护工程、研究性保护工程过渡,古建整体保护维修的需求已逐年减少。就近三年项目实施情况分析,古建维修工程支出占比逐年减少,古建零修及园林养护工程支出逐年增加;另外,配套治理工程项目中,文化遗产保护辅助功能用房的新建和改造占比较大。

报告建议,对项目重新定位,重新梳理项目内容、调整预算结构、确定预算规模,将古建筑日常性保养和维修工程分开,将研究性保护项目单独立项。

关注2

安全监管监察财政资金到位率100%

应急管理部自组建以来首次公开年度部门决算。决算报告显示,2018年度,应急管理部财政拨款支出328098.99万元,占本年度支出合计的60.4%。与2017年度相比,财政拨款支出增加32035.59万元,增长10.8%。主要原因是机构改革预算单位转隶划入,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和科学技术等支出增加。

“三公”经费方面,应急管理部2018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5259.97万元,支出决算为4209.6万元,完成预算的80%,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全年实际支出比预算有所节约。

决算报告同时公开了《应急管理部安全监管监察专项经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据悉,该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修订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修订安全生产标准,拟订安全生产政策和规划;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监督考核并通报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执行情况;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三项”监察、“三同时”审查、“四不两直”暗查暗访,煤矿全面安全“体检”及职业病危害普查、隐患排查治理督导、煤矿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等。

该项目绩效评价得分90.19分,综合评价等级为“优”。评价结果显示,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良好,中央财政资金到位率100%,且到位及时,资金拨付至项目单位后,能够按照财务管理要求办理资金支付。同时,也发现绩效目标设置不够合理、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个别单位资金支出进度滞后等问题,提出项目个别内容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个别二级项目承担单位由于年度工作计划调整,资金支出进度滞后,影响项目整体资金支出情况。

关注3

国土海洋气象工作增加支出

自然资源部也是首次公开年度部门决算。2018年度,自然资源部收入合计2993039.68万元,支出合计2984636.15万元,收、支总计3946399.25万元。与2017年原国土资源部、原国家海洋局、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合计数相比,收、支总计各增加407589.02万元,上升11.52%,主要是国土海洋气象等工作任务增加,相应增加支出。

2018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9605.93万元,支出决算为5457.29万元,完成预算的56.81%,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全年实际支出比预算有所节约。

具体来看,“三公”经费各项支出决算均少于预算。2018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1847.07万元,占33.85%;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3274.02万元,占59.99%;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336.20万元,占6.16%。

自然资源部2018年度部门决算显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评价项目完成预算的94.55%,该项目原定新建国家级海洋保护区3个,由于2018年度机构实行改革,保护区选划建设职责划给新设立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导致仅完成2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

自然资源部表示,下一步将建议项目单位在以后年度填报项目产出指标时,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绩效指标的科学性和约束性。同时,建议项目承担单位加强相关绩效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成果汇集工作,进一步完善绩效佐证材料。

关注4

超三成获扶持电视剧未拍成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决算报告中公开了《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优秀原创剧本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精品拍摄制作资助、扩大优秀作品影响力等方面。

报告显示,2016年-2018年中央累计安排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17300万元,实际支出14910万元。其中,“剧本创作扶持”支出12860万元,“重大题材电视剧创作扶持”支出2000万元,“文艺评论”实际支出120万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实际支出200万元。

该项目绩效评价得分为78.8分,评价级别为“中”。2016年-2018年共扶持剧本89个、重大题材电视剧10部,组织开展文艺评论11场。目前,54部获扶持剧本已拍成电视剧,部分被电视台或网络视频平台认可并购买。但“重大题材电视剧创作扶持”“文艺评论”等子任务年均计划完成度较低;获扶持剧本的成片率为67.27%,部分获扶持剧本超过2年仍未转化为电视剧。部分电视剧成片后尚未在电视台或网络视频平台播出,实际播出率为77.27%。

评价认为,该项目事后跟踪问效不到位,资金管理部门尚不掌握获扶持剧本成片情况。通过对2016年和2017年获扶持剧本的调查,发现剧本成片率(即已拍摄形成电视剧的比例)仅为67.27%(以取得发行许可证为时限),个别剧本尚未启动拍摄工作。对这些工作进度滞后的单位无具体规定要求,易造成财政资金预期目标效果不能实现的风险。

报告建议研究建立对未如期成片剧本的约束机制,对获扶持剧本整体运作情况进行跟踪,研究分阶段拨款可行性。

部分部门2018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情况

记者根据此次决算情况梳理发现,大多数部门三公经费决算比年初预算降低,如国资委、中国外文局、国家信息中心等,幅度达近50%;共青团中央、发改委、人社部、中国科协等则在四成左右。新京报记者沙雪良

过“紧日子”的根本是要合理支出

记者梳理发现,多数部门2018年度包括“三公”经费等在内的一般性支出低于预算。

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减税降费逐步显效等因素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过起了“紧日子”。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18年中央决算报告时,将年初设定的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的范围扩大到了10%以上。

更大力度压减支出,让一些人对财政平衡产生担忧,也出现了“压减支出是不是压得越多越好”的质疑。

有专家表示,有一部分质疑来自于对政策的误读。“有的人不清楚压减支出究竟是压减哪一部分支出。”专家介绍,预算科目中并没有一般性支出这个概念,它可能主要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行政经费支出,包括三公经费以及低效、无效支出。他认为,压减这部分支出完全合理,而且还有空间。

有些质疑仍然无法被解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怡指出,为了压支出,有的单位开始控制人数,但对人数控制的合理性缺少评估。

刘怡认为,压减支出的根本是要合理支出,支出的增加和减少都应该有理由。“该增加就要让它去增加,该控制则必须控制,不是只有一味减少才值得肯定。”她认为,压减支出需要更加贴近工作实际需要,避免流于形式。

同时,政府也应更加注重资金使用的绩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授白景明认为,一方面要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另一方面对资金投入的领域应该注重资金的使用绩效,“政府花钱不在于花多少,而在于这事该不该办,该办的事花多少都值,不该办的事一分钱都不该花”,政府的“理财观念”需要向这个方向进行转变。

把人民满意度加入绩效评价指标

在此次决算报告中,绩效评价部分公开了部门绩效自评结果,有些部门还公开了绩效自评表和自评报告。故宫博物院古建保护维修、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坚等35个项目纳入重点绩效评价。

今年是我国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第三年。整体来看,重点绩效评价和部门绩效自评相结合。重点绩效评价公开范围更广、力度更大,中央部门绩效自评基本实现对一级项目和二级项目的“全覆盖”;从自评分数上看,分差加大,“这说明部门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客观、真实。”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过去绩效自评中暴露出个别项目绩效自评结果客观性不足、绩效自评结果公开比例较低等问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怡指出,过去一些部门给自己打分基本都在90分以上,对社会公众来说,97分和99分的差别是什么,传递不清分数背后的意义,这样的自评公开有用吗?

“但从今年的绩效自评结果来看,各部门项目绩效自评得分分差明显扩大,分值分布更为客观,绩效自评质量在逐步提高”,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解释,分差变大是由于指标设计、权重选择的变化,自评设置更科学合理。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主要采取相关部门抽查、自我管理和舆论监督三种方式,保证绩效自评结果真实客观。部门主体自我管理方面,一些中央部门在部分重点项目自评中,会引入专家和第三方机构参与数据汇总与规范性审核。同时,绩效自评公开范围不断扩大,促使部门主动接受监督,使公众更清楚政府预算资金都干了什么事,取得了什么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俞明轩认为,绩效评价应该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绩效评价公开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一些细致的工作要去做,让老百姓看得清楚明白,每项支出是不是物有所值,是不是实现了价值。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作者:倪伟 周依 吴娇颖 姜慧梓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