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化妆,也没有布景,就这么实实在在地真实记录,让这个山东农村媳妇,在抖音上有了170多万粉丝。
原因很简单:每个喜欢看@田野里的七月 的人,都能通过她的视频感到岁月静好之美。特别是当人们被高科技武装到牙齿,被现代化隔离开地气的时候,原生态视频,有着真实而旺盛的生命力。
|因为“抖音”结识、结缘、结婚
@田野里的七月 的视频,拍的就是她自家和村里的琐事,刷牙洗脸做饭洗衣服带孩子割麦子摘果子……掌镜的也非高人,就是她的丈夫,而他们能走在一起,也和抖音有着丝缕关系。
起初,@田野里的七月 在外打工,当时还不相识的丈夫, 应“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回到家乡山东高唐县。高唐有一种传承了很多年的特产叫“坠面”,面细如丝,但因少为外人知而始终滞销,县里为了销售坠面,组织人拍了个视频,放在一个视频平台上,结果,坠面售罄,高唐县的人,自此就全都知道了这个平台——抖音。
@田野里的七月 就是在给坠面拍视频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们恋爱结婚生了女儿,日子美得像要溢出锅的浓汤,于是就想到把自己的生活在抖音和大家分享。视频内容无非是农村生活的日常,没想到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现在,@田野里的七月 去镇上买菜都会被人认出来。
像吃惯了大鱼大肉之后,凉拌黄瓜,贴饼子会更受欢迎一样,@田野里的七月 在抖音上分享的视频,就是连续更新的“乡村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每天发生,看似平静无澜但又新鲜无比。
在@田野里的七月 那些关于吃食的视频里,没有什么高超厨艺,食材也不稀奇,都是家常饭菜的家常做法,但她的视频却极具吸引力。
因为麦子是自己种的,磨了新麦就能蒸出喧腾的“山东大馒头”;
趁着青绿时拔下麦子,把麦穗放在灶塘的柴火中烧烤,就成了特殊的“烧麦”,趁热吃一把乌黑焦香的麦粒,这是城里人很难体会的丰收味道;
菜是院子里长的,摘下茄子豆角,加点粉丝肉片,就是她给忙了一天在地里干活儿的爹妈,做的“大菜”;
鸡蛋是自家里养的鸡下的,发红的蛋黄打在碗里,加点面粉,柴锅里摊成薄饼,就是一家三口的早餐;
新葱下来想吃“小葱蘸酱”了,去邻居大爷家的酱缸里挖一碗,端着酱碗回来的路上,柳叶飘摇,蝉鸣伴着蛙声……
这些农村的真实生活,不经修饰地走上了抖音,慰藉着城市人的胃和心,让人相信,世界虽然繁复喧嚣,但岁月仍可静好安然。
|田野里的七月,是人人向往的生活
@田野里的七月 现在过的日子,是她最喜欢的:每天收拾家做饭带孩子等老公下班。所不同的是,每天她都给生活加一点“料”——抖音。因为在抖音受到不少网友喜爱,这鼓舞着他们养成了每天分享的习惯。
@田野里的七月 不善言辞,视频里的话也简单,始终不过是“朋友们,今天,我爸妈来我家了,我给他们做个大菜”,“朋友们,今天桑葚熟了,我们去打葚子”的简单语句。但就算这样没花样地记录,他们也曾发愁,这么下去,会不会太枯燥了?
其实,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抱着孩子坐在村口,给地里干活的爹妈送饭,和乡亲们一起去摘石榴……在他们看来稀松平常的事,对视频外的人们来讲,都是珍馐美味,是向往的田园生活。
当人们从冷气十足的写字楼中走出来,挤在摇晃的地铁中,他们想要的不仅是一顿温暖的晚餐,更需要一方可以让精神撒欢儿的田野。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对@田野里的七月 信手拈来,随意拍摄的任何场景都抱以期待。
结婚前,普通高校毕业的@田野里的七月 和乡村里其他的年轻人一样,曾在青岛打工上班,但城市的生活对她没太大吸引。
她一直说,自己只有在家乡才更自在,直到现在,和外面的世界相比,她依然更爱自己的家乡。理由很简单:“想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看‘抖音’就行了,看人家时髦的衣服怎么穿,南方、国外有什么新鲜事,又开始流行什么了。”
其实,很多人都和她的心理一样:既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热土,又想探知外边的世界;既想坚守自己,又不想和时代脱节。
对于“田野里的七月”们来说,抖音改变着生活的同时,也保存和坚守着生活——七月说,待在家里能安心,她分享给大家的生活才是她自己的生活。更何况,“坐地日行八万里”的“遥感梦”已在抖音的方寸之间,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