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观礼台服务指挥部李刚:一个人的办公室

2019-10-03 04:27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观礼台服务指挥部李刚:一个人的办公室

■开栏的话

新中国70华诞,无限的喜悦与热忱,交织在金秋的阳光里,遍洒神州大地。首都大街小巷繁花似锦、活动如潮。

国庆有我,我参与、我服务。庆典的高光华彩、节日的平安喜乐,背后有太多人在艰辛付出、支持保障。他们是为大阅兵大联欢刻苦训练的广大指战员、演职人员,是守护城市运行的公安民警、消防队员、环卫工人、基层干部,是主动参与活动服务、为献礼国庆尽心出力的市民志愿者,在火热的节日氛围中,他们以自己的付出,为国庆增一分荣光,为城市添一分祥和。

国庆有我,我自豪,我祝福。在这个“爱国周”,京华大地一片红色海洋,人们争相抒发爱国情感、表达强国之志,热情洋溢,荣光无限。

祖国的庆典,人民的节日。今日起,本报将推出“共襄盛典 国庆有我”专栏,聚焦庆祝活动与运行保障背后的丰富故事,讲述“我和我的祖国”的国庆篇章,给每一位奋斗者、奉献者点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喝彩。

观礼台服务指挥部组建的由来是在2018年11月全市部署国庆任务后。11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市委统战部90后干部李刚突然被领导叫去谈话,谈话中领导隐约提到了这项重大活动,告知他观礼台服务指挥部计划初步创建中,目前正在组织人手,并询问了李刚是否愿意加入的意见。

当时李刚心中除了有些忐忑不安外,更多的是激动,能够在这项重大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感到非常光荣,同时又感到了深深的压力。“因为这项工作是什么、怎么干,目前看来是片空白,周边没有一个人对此有经验,手中的资料极度匮乏,只有一份影印版的国庆阅兵60周年的观礼服务保障工作方案供借鉴。”

时间紧、任务重、事务杂、人手少,面对着重重困难,李刚没有气馁,最开始的指挥部办公室除了主任外,实际的工作人员只有他一个人在不停地跑前跑后,忙里忙外,刚到指挥部办公室上班的第一天,他就加班到晚上11点。

最初的难题是联系各家成员单位,指挥部初步纳入了36家成员单位,后期扩充到了42家,跟这些单位建立联系、组织办会都是李刚一个人在忙。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办了五六十人的会议,后期在成员单位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的周宏飞、熊斌伟等人的帮助下,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会议制度。回忆初期的拓荒阶段,李刚百感交集,组织架构的初步建立,离不开自己的辛勤劳动,也离不开身边的李峰、王兰等同事的帮助。他们曾经创下过三个人组办近一百人的会议的纪录。

2019年1月,随着国庆工作正式提上日程,初步建立整个大的指挥部组织架构的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凡事预则立,一件事的谋划完善要先有一个完整的工作方向和思路,方能形成一个好的方案,进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因此李刚他们决定先到市档案馆去查询以往可供借鉴的档案。第一次进入市档案馆,输入“观礼”这个关键词,就涌现出了成百上千份卷宗。第一次在档案馆查询的时候,一份卷宗没有看完,就已经临近晚上闭馆了。后来李刚他们连续去了五六次后,才渐渐摸到规律,档案的记载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60周年的档案非常琐碎,有各个时期的工作任务、经验做法,甚至有的时期同样的工作可能会南辕北辙,甚至被完全推翻,这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甄别、筛选并且加以推敲。

在北京寒风凛冽的二月,李刚他们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在忙完本职工作后,奔波在去市档案馆的路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前期的努力下,终于在2019年2月25日成功召开了指挥部工作专项会,确立了本部总体工作思路和各专项工作。从此,观礼台服务指挥部正式走上良性运转的道路。

本报记者 赵喜斌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