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秦岭北麓西安段首个生态保护站正式运行

2019-10-25 00:47 新华网

来源标题:秦岭北麓西安段首个生态保护站正式运行

新华社西安10月24日电(记者李华)地处秦岭北麓西安境内的秦岭子午峪保护总站24日正式对外营业。这是该区域的首个多功能生态保护站,也是秦岭北麓西安段核心区——长安区探索建设“秦岭保护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之一。保护站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和热成像系统,对秦岭进行全方位监测,用科技手段破解秦岭游客管控和火情预警难题。

长安区地处西安城南、秦岭北麓。境内有24个峪口,其中10个为游客进山的主要通道。经粗略统计,去年这些峪道排放垃圾4.8万吨。“旅游旺季周末两天,小峪口接待游客1万人左右,大峪口8万到10万人,一个双休日就能产生900多吨垃圾。”长安区委书记王青峰说。

为严控秦岭地区人为的破坏和污染,西安市长安区探索建设8个峪口保护站,对峪口实施“减人控车”,已建成的子午峪总站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营后,24日正式开放运营。

记者在长安区秦岭子午峪保护总站看到,占地8亩多的保护站具有交通管控、治安管理、防火防汛等多种功能。内设的智慧管控系统,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和热成像系统,对进入秦岭的一人一车、山上的一草一木进行全方位监测。

“保护站可以实现对人、车、物的自动识别和抓拍,及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喊话制止;还可以通过热成像系统监测火情。当森林温度超过50℃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我们将依靠巡航系统,迅速锁定着火点。”长安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局长薛亚洲介绍说。

为严控进山人车数量,游客需刷身份证或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入;社会车辆统一停放在峪口外,游客可选择步行或搭乘摆渡车进山。目前第一批购置的摆渡车50辆已开始运行。“根据计算,比如子午峪人流承载能力为3000人,一旦达到上限,游客就不能再进入。未来游客可通过网络平台查询和预约。”薛亚洲说。

记者采访看到,保护站内还设有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法庭、检察室、警务室等驻站办公室,以及秦岭生态保护研究会和协会。“让公检法延伸到秦岭峪口,就是想快侦快办,加大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同时也希望调动区内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企事业单位,成立研究会和协会,参与到秦岭保护中,构建秦岭保护全方位体系,完善秦岭保护长效机制。”王青峰介绍说。

据介绍,该地区还组建了由1.4万名公职人员、1万名大学生组成的秦岭保护志愿者队伍,分组分批每月开展捡拾垃圾、环保宣传、植绿增绿等活动。

责任编辑:杨承渊(QN0044)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