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以强大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2019-11-05 16:12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来源标题:以强大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伟大的政党往往是具有强大的制度性思维和制度性创新能力的政党,也是能够用强有力的制度来保障和推进伟大事业的政党。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明显增多,发展与安全的矛盾成为世界性难题。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如何推动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立足新时代,彰显出以提高国家治理效能为目标的创造性制度思维和建构性制度追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制度自信。

奠定雄厚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坚持不懈用制度来治党治国治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重视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特别是在党和国家事业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用制度性的手段来推进伟大事业持续发展。可以说,当前中国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根本上依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能力的外在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把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制度完善和治理效能为目标对改革开放进行新的设计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战略高度上重新审视了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指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是对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明确政治宣示,同时也是从实践、文化和群众基础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识的一次巨大飞跃,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奠定了雄厚的制度基础,提供了强大的制度支撑。

充分彰显制度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两个奇迹,经济发展的奇迹和政治稳定的奇迹。这两个奇迹标志着中国不仅没有照抄照搬西方模式,而且以“中国制度”催生出来的“中国之治”开创了新时代,取得了人类历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辉煌成就。历史已经充分表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深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能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把握好“中国号”巨轮的前行航向,我们必须坚持制度底线,充分彰显制度自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并从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法治、民族关系、经济、社会、文化、民生、军事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13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这些“显著优势”的科学内涵。从历史来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次集中盘点;从现实来看,则是从人类发展的“大历史观”出发,从制度的视角对中国发展经验的一次深刻的反思和总结。这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的明确提出,深刻回答了“中国之治”的制度根源,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在新中国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这两个奇迹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国家建设70年后,回望走过的历史道路而呈现出来的坚定的制度自信,也是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所呈现出来的坚实制度底线,是对党领导人民创建的国家制度及其在人类制度史上的优越性的认识升华。

在坚持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新的战略规划,即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取得的新的成果。新的战略规划适应并深化了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目标,体现了内在一致性和高度统一性,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进一步的深刻回答。此外,新的战略规划是站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在对人类政治史上各种制度的比较中对中国制度的坚守和自信。

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制度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自己发展的内在逻辑。一个社会建设一种制度和制度体系,并不是为制度而制度,而是用特定的制度来推动和引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因此,优良的制度往往能够表现为卓越的国家治理功效。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系列制度的优越性,主要是通过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集中表现出来的,从而保证了中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高度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必须要持续不断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显著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此基础上,要致力于“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对坚持和完善一系列重大制度体系进行了战略部署,指明了制度优势更好地向国家治理效能转化的路径。为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三个关键。

一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坚持和完善其他领域的制度体系的前提、基础和主线。只有在制度上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才能使党的初心和使命具体地体现在党治国理政的一切领域和一切环节,在根本上保障国家治理的人民性价值和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关键在于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这是提升治理效能的直接体现和根本保障。

二是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显著优势还是制度体系,在根本上都是统一的,即统一于党的人民立场和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中推动制度优越性向更好治理效能的转化,实质上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根本上是为了推动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是正确把握坚持和完善的关系。人类制度史上没有尽善尽美的制度,制度总是根据时代进步、国家发展和人民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制度自信和制度改革完善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把坚持制度自信和推动制度改革完善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梳理妨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的各种问题,以一流的制度力创造一流的治理效能,用一流的治理效能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保障伟大梦想的实现。

(作者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作者:任晓伟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