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地评线】为北京的垃圾分类“铺展面子缝紧里子”

2019-11-11 18:40 千龙网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送审稿)》在首都之窗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时间截止到11月13日。说起北京的垃圾分类工作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2017年3月,国家层面就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2018年上海率先打响垃圾分类攻坚战。继上海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后,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也在提速。《修正案》提出了总体管理要求、完善源头减量措施、强化分类投放要求、进一步发挥社会共同参与作用等,垃圾分类标准即将揭开“神秘面纱”。

 

其实在“草案送审稿”发布前,北京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同步推进。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早在2011年就出台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政策推行数年,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如今,在新形势下,对条例做出调整,增加强制性举措、深耕精细化管理,可谓应时之举。

 

北京依托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实现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为垃圾“建档”,破解“追根溯源”难题。以朝阳区为例,平均日清运生活垃圾约20余吨,厨余垃圾5吨至6吨,分散汇集到全区200余座垃圾楼。看似庞大复杂的运输清运过程,如今已经实现垃圾分类全流程监管。当运送垃圾的车辆进入垃圾楼时,系统会自动读取安装在车辆上的标签信息,识别垃圾来源主体信息,结合垃圾收集箱底部支座上安装的称重传感器,可自动将垃圾重量归入该主体的账户信息中,实现垃圾精确计量和源头可追溯。

   

培养垃圾分类意识是推进这件民生“小事”的基础,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北京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从“娃娃抓起”,坚持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进校园”等活动,向中小学生发放《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手册》;一方面创新“互联网+”模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与超市等便民网点对接,居民“上交”可回收垃圾可获得积分。多方入手、多层次展开、多元素融合,最大化地调动社会资源,提升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全社会垃圾分类的氛围和习惯。当然,引导归引导,规矩必须立,这样“缝”出来的“里子”才会密不透风。

 

草案送审稿主要包括加强生活垃圾总体管理要求、完善源头减量措施、强化分类投放要求、健全分类处理流程、增加分类收集容器设置要求、进一步发挥社会共同参与作用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明确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推行无纸化办公,不使用一次性杯具等用品;餐饮、旅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或者日用品;个人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00元罚款等。由此可以看出,“有里有面儿”将是北京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一大特色。

垃圾分类工作,不仅要“铺展面子”,更要“缝紧里子”,让我们一起集思广益为北京的垃圾分类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王妍静(QZ0009)作者:朱剑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