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长征八号”已进入产品生产总装测试阶段 预计2020年首飞

2019-11-21 01:20 央广网

来源标题:“长征八号”已进入产品生产总装测试阶段 预计2020年首飞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是11月20日,20年前的今天,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飞向太空,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这次任务的成功使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踏上了崭新征程,瞭望无限星辰。

“神舟一号”为我国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明年我国航天还将完成探月、探火、北斗等多个重大航天工程。同时,我国正在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目前已进入产品生产总装测试阶段,预计在明年实施首飞。

2000年1月1日天安门升旗仪式上,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这面五星红旗来自成功遨游太空的神舟一号舱内,中国人正是用这面国旗迎来了21世纪的第一缕曙光。

1992年9月21日中央决定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工程代号“921”,作为我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最终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院长、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韧称,“三步走”战略有着长远的规划和设计,“第一步叫载人飞船阶段,第二步叫空间实验室阶段,第三步是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人上去回来并不是目的,人上去不仅要回来,而且回来之前要能够在舱外活动,能够修理、组装空间站。”

按照“三步走”战略,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航天领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一项超级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拉开序幕。时间紧、任务重,留给中国航天人的时间十分紧迫,面对“争取1998年、确保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的军令状,戚发轫回忆,中国航天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按照我们的程序,地面试验做完了以后,暴露的问题解决了,再重新设计一个,才能叫上天的正样。1998年11月份,我们想能不能把我们地面做试验的这个飞船改装成为一个第二年的实验飞船神舟一号,这也是有根据的。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但是也有点大胆,我们要担当这个任务。”

60岁的王永志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59岁的戚发轫担任载人飞船总设计师。他们表示,面对如此重大的任务,心里还是比较忐忑。王永志说:“当时主要领导跟我说,我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这个担子,因为老一辈年事已高,我们这一代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戚发轫也坦言:“一开始,说实在的我们也没有信心,因为整个大系统里,飞船是从无到有的。”

“两弹一星”最耀眼的科研人员,他们开启了一个航天新时代,不久后,中国自己的载人飞船被命名为“神舟”。“神舟”的设计起点瞄准了当时最先进的“联盟TM”飞船,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和附加段组成,与国外设计不同的是,当飞船返回后,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将在太空停留更久,承担更多的科学实验。戚发轫回忆:“我们的飞船,完全是自主知识产权,都是国产的,自己设计、自己生产的,这个事情是很肯定的。”

面对新型飞船,火箭系统也启动了关键性的改造计划,新的火箭需要达到每秒近8公里的速度,将重8吨多的飞船送入200公里高度的轨道,第一枚用于发射载人飞船的新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也应运而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2F”运载火箭首任总设计师刘竹生说,故障监测系统和逃逸塔是载人火箭的关键,当中国独立造出火箭故障监测系统和逃逸系统时,一度曾想请外国专家评审,但对方却开出了评审费1000万美元的天价,最终一切只能靠自己。“包括发动机、结构,包括里面夹持的那个飞船,平常它是松的,等到要逃逸了,就要把这个飞船给抱住带出去,这都是咱们自己搞的。”刘竹生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长征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一号飞船飞向茫茫太空,在围绕地球飞行十四圈21小时后,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顺利着陆,首次无人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神舟一号”的发射凝聚了全国110多个科研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数十万工作人员近十年的心血。戚发轫说:“‘神舟一号’发射成功了,不仅回到了中国,离预定地点只差10公里,我们很有自信了,我们从太空回来的那些技术,我们经过地面试验,做得完美无缺,而且很过硬,‘神舟一号’是我们载人航天工程圆满完成的第一步,从无到有。”

“神舟一号”任务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一座里程碑,航天探索脚步永无止境。昨天(19日),在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副院长唐一华也带来航天新进展,我国正在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目前已进入产品生产总装测试阶段,预计在2020年实施首飞。

唐一华介绍:“‘长征八号’是以商业化、低成本、方便、快捷、好使用为目标设计的,所以它在成本和性能之间做了一个很好的权衡,既能保证一定的性能和可靠性,又能满足商业用户低成本的需求。预计投入市场以后,初期年发射量就可以到10发以上,后期年产我们可以到20发以上。”

同时,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庄国京介绍,明年我国航天还将继续保持高密度发射状态,尤其是探月、探火、北斗等多个重大航天工程都将在明年迎来关键节点。他说:“明年我们总的预计,大概有30次左右发射任务,主要要完成‘嫦娥五号’落月并采样返回的任务,还要完成火星的探测,实现绕、落、巡的科研探测任务。明年我们‘北斗三号’的组网任务也要进行收官,‘北斗三号’系统明年底将全面完成建设。”

责任编辑:杨承渊(QN0044)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