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天(28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发现。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据悉,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
郭守敬望远镜位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一架视场为5度横卧于南北方向的中星仪式反射施密特望远镜,属于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它于2008年10月落成,并在2009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之后被命名为“郭守敬望远镜”。
由于其大视场,在焦面上可以放置四千根光纤,将遥远天体的光分别传输到多台光谱仪中,同时获得它们的光谱,因此郭守敬望远镜成为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使我国天文学在大规模光学光谱观测、大视场天文学研究上,居于国际领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