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行动方案》正式公布,17项任务覆盖城市道路无障碍、公共交通无障碍、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等残疾人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善有爱、环境无碍,将成为社会共识。
完善无障碍公共交通配置,便利出行。《行动方案》切实排查并解决无障碍设施被闲置、占用、损毁及不规范、不到位、不系统等问题。为了确保残疾人出行真正无障碍,北京市将全面排查盲道设置状况,研究盲道设置规范,该修复的修复、该建设的建设,确保盲道帮“盲”。公共交通方面,要确保现有无障碍公交车标识清晰,坡板、轮椅固定装置有效使用;北京市将逐步增加无障碍公交车,实现城市无障碍公交车配置率达到80%;升级完善导乘信息系统,努力实现公交车内外使用语音和字幕报站;加强公交站台无障碍改造,完善进出站台缘石坡道、盲道;轨道交通车站内外的无障碍标识系统也将优化,无障碍电梯、升降平台、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加强维护;优化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设施与周边无障碍设施的衔接,对已备案的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驻车换乘停车场,须按规定比例和标准就近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并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
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便利生活。有条件的大中型商场超市,应合理配备适合乘坐轮椅人士的购物车,设置无障碍购物引导标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设置无障碍卫生间;社区医疗机构应设置无障碍厕位;各类医疗机构的室内通道应设置无障碍扶手;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配备手语导医服务。全方位推进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各类学校普通教室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供乘坐轮椅学生使用的课桌;主要教学及生活用房所在建筑内至少设置一处无障碍卫生间或厕位。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此次无障碍改造将纳入老旧小区整治,居住建筑出入口应设置无障碍坡道和轮椅回转空间;具备条件的老旧住宅楼可按有关政策加装电梯;居住区内便民服务场所应设置必要的无障碍设施。
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无障碍环境。12月底前,北京市将建设全市统一的“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编制《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化图示图集》。明年年底前,各区政府、市行业主管部门将完成对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无障碍设施未能有效使用问题的整改,对无障碍设施损毁、应建未建等问题进行整改,切实做到应改尽改。2021年年底前,重点解决无障碍设施不规范、不到位、不系统的问题,推进无障碍设施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显著提升全市无障碍环境的规范性、适用性、系统性水平。
北京全面建设并完善无障碍环境,让“首善有爱、环境无碍”成为社会共识。
文/李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