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重叙痛楚只为铭记

2019-12-04 02:08 中国新闻网

来源标题: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重叙痛楚只为铭记

“爷爷,终于找到你了,我们来看你了!”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魏少明的孙女魏冬梅止不住地流泪。她和家人上前,将鲜花轻轻摆放在名单墙脚下。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2周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日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

行行黑色的人名,刻在遇难者名单墙上,他们是在南京大屠杀浩劫中逝去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灰色石墙上高悬黄白菊、松柏枝围就的“奠”字。人们围成一圈,静默肃立,手持菊花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三鞠躬。

今年,更多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等年轻一代,参与到家庭祭告、悼念亲人的活动中来。他们扶老携幼,依次向名单墙敬献菊花。

魏冬梅一家是最近才知晓,爷爷的名字“魏少明”已刻在名单墙上(纪念馆根据史料录入,与“魏绍明”为同一人)。“这圆了我们一家人多年以来的心愿”,魏冬梅的丈夫王庆激动不已。

和很多在南京大屠杀浩劫中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家庭一样,当年魏少明的遗体下落不明,至今家人祭拜的仍是空坟。

经过很长时间的了解和整理,魏冬梅一家把家族资料申报给当地有关部门。魏冬梅还查阅到了她的奶奶在73年前登记爷爷遇难情况的史料,这让他们多年来空落的情绪得到了些许安慰。

在王庆看来,今天前来祭拜亲人,虽是重叙痛楚,但却是为了铭记。作为遇难者遗属,更有义务担负起传承历史真相的责任。

当天,92岁的幸存者陶秀华带着3个儿子,前来祭拜她在南京大屠杀浩劫中不幸丧生的父亲周万荣。陶秀华的儿子徐金山告诉记者,时光飞逝,但是82年前惨绝人寰的一幕永远不能忘记,“记住历史不是记住仇恨,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