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扶贫路上凝聚起的精神力量

2021-02-23 14:10 海外网

来源标题: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扶贫路上凝聚起的精神力量

扶贫是种精神,用一个群体影响着另一群人。帮扶是场修行,帮扶者和被帮者彼此成就。这种在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中展现出的上下同欲、和衷共济的强大伟力,锻铸了一个时代的魂。

2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原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的组织部署下,历届领导班子和扶贫干部把扶贫职责扛在肩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舍得投入,主动作为,尤其在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更形成了自治区、盟、旗、镇自然资源部门和嘎查“两委班子”五级联动的帮扶机制,帮扶路上凝聚起的久久为功、苦干实干、唯实求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干事创业精神,彰显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初心使命,储备了自然资源人开创未来事业的强大动力。

前赴后继的“久久为功”精神

驻村帮扶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传统,源自于国土人身上特有的“土气”和“硬气”。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这种气质打出了蒙古马身上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勇往直前的“干劲”。

2000年国土资源厅组建之前,自治区土地、地矿和测绘局就在乌兰察布市的国贫县播下了扶贫的种子,国土资源厅组建后,扶贫更成为内蒙古国土人融进骨子里的基因。2002年,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帮扶锡林郭勒盟实施“围封转移”战略的部署,自然资源厅在沙尘暴严重的阿巴嘎旗白音红格尔嘎查,通过实施保护湿地、调整载畜量、架电打井等帮扶项目,四年带领牧民保护修复了18万亩草原生态、走出了经济困境,2006年,该厅第一轮定点帮扶落在深度贫困的“老少边穷”地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呼格吉勒图嘎查,五年共投入570万元对田、水、路、林、渠和村容村貌进行了综合整治,不仅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还构建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2011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自然资源厅把第二轮定点帮扶点调整到了更深贫困的扎赉特旗白辛嘎查。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该厅派往白辛嘎查的驻村干部更是轮番接力。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组建后,新的职责更赋予了厅党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使命。截止2020年底,自然资源厅在白辛嘎查的项目和资金投入近1亿多元,通过实施整地修路、架桥亮灯、饲牛养羊等措施,嘎查948名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与此同时,该厅自2011年始,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鄂伦春自治旗和额尔古纳市“三少民族”地区,开展了修筑栈道、河道治理、建设地质公园等区域扶贫。在社区帮扶中为呼和浩特市公主府社区全资购买办公用房及办公用品,并坚持每年慰问老党员和特困户。

驻村帮扶的20多年间,自然资源厅的帮扶干部前赴后继,把每一次帮扶的足迹都踏进了贫困的最深处,力克资金、项目、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厅属单位的支持下,共带领贫困地区数万农牧民向脱贫突围、向致富进军。

不忘初心的“苦干实干”精神

能否在一片贫瘠中点燃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就看驻村“火种”干部能否在闻到土腥气和烟火气的贫困群众中沉下去。20年来,自然资源厅始终坚持把不忘初心、胸有情怀的干部派往驻村的第一线。

善于农牧研究的驻村干部王福举,在1995年—2005年驻村帮扶的十年间,每到一个贫困村都常年野外调研,为脱贫出谋划策,“我们搞野外工作的喜欢驻村,基层工作才更有研究价值”。

军人转业到自然资源厅的段秉刚,在2006年—2013年八年驻村帮扶中,不拘小节的性格和接地气的农村语言让他成为了老乡炕头上的贵宾,“驻村要脚上沾满泥,才能积极决策”。

2014年精准扶贫在全国展开,自然资源厅借势加大对兴安盟白辛嘎查的帮扶力度。从内蒙古西部贫困山村成长起来的40岁年轻干部李陟宇主动请缨,接过了定点帮扶的接力棒,带着对贫穷的特殊感受和国土人善打持久战的优势,与其他驻村工作队员一起住进了嘎查深处。驻村七年的1400多天里,李陟宇克服了语言和饮食习惯的巨大差异,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共克时难。把“家”装进了妻子买的简易行李箱,把事业装进了条件艰苦的“北八乡”。

扶贫工作就是在做群众工作,群众对扶贫的态度从“消极怀疑”变为“积极信任”,靠的不是给群众“洗脑”,而是急穷所需、立竿见影的项目。刚驻村时,李陟宇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夜里没有路灯,“没有灯就没有安全感,更没有精神指引”。2015年,在厅党组充足资金的支持下,120盏太阳能街灯、8盏景观灯、1盏高杆灯在嘎查亮了起来,街灯照亮的不仅是嘎查百年来只能听到狗叫声的夜,更照亮了贫困群众“破罐破摔”的心。看到了驻村干部“真扶贫”的决心后,贫困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调查研究的“唯实求真”精神

策略高手,首先要是调研高手。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深入调查研究是实践性思维方式,如果调研深度不够,“穷根”就找不准,主要矛盾就发现不足,更难以精准施策。

上世纪90年代末,锡林郭勒盟的牧区沙尘暴频发,汽车玻璃常被沙尘击打的满是裂痕。2002年“围封转移”战略实施后,自然资源厅对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的白音红格尔嘎查进行驻村帮扶,厅驻村干部王福举深入调研了草畜失衡的成因、当地草甸的地形以及草种风媒传播的实际,在建国初期《牧区工作经验总结》提到的“不搞小面积分割”和自然科学“春季禁牧,夏秋冬季轮牧”的理念中,悟出了因地制宜的围封之策,提出了“大面积围封、夏秋冬三季轮牧”的围封模式,当年贫困牧民收入就增长到2100元。

第二轮定点帮扶启动时,驻村干部李陟宇在入户走访和摸底调研时发现,嘎查虽人均15亩土地,但旱地多水地少,靠天吃饭,以种植玉米为主,之前建过一座畜牧园区,但习惯放养的贫困户难以胜任精细化的圈养方式。经厅党组分析研究嘎查实际情况,确定了“农业托底,牧业致富”的帮扶思路。通过2万亩土地整治项目为嘎查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牢牢托住脱贫底线;选购了一批基础母羊和种羊,由养殖大户在园区集中代养,效益返还集体后再按比例向贫困户分红;创新了嘎查提供土地、自然资源厅提供资金、合作社承包经营的育肥牛养殖模式,并通过新建饲料加工厂、购买农机具,形成“作物收割—秸秆加工—舍饲养畜”的循环链条。育肥牛养殖以来,合作社每年向嘎查集体返还利润20万元,贫困户每人每年分红2100元以上。

教育帮扶是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最有效途径。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富友在深入呼格吉勒图嘎查贫困户调研中发现,贫困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大多是家长对“读书改变命运”的认识不足所致,若直接资助学费,反而鼓动交得起学费的家庭也借故辍学,辍学学生不减反增。经研究决定,采取了正向激励的方式,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后不论考取中专还是大学,都将全额资助学费。第二年,嘎查就有4名贫困学生被大中专院校录取,并得到捐款资助,也带动了其他贫困家庭鼓励学生上学的积极性。

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

没有项目和资金的支撑,扶贫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赢得上级部门对帮扶项目和资金的投入信心,关键在于有没有真正把项目当自己家的事儿来心心念念沟通协调,尤其部门间的项目置换更是无法做到等价交换,重在自上而下主动担当作为。

驻村干部段秉刚常讲,“给村民跑项目,就得上蹿下跳,不怕脸红”。第二轮定点帮扶时,为推动智力帮扶,他通过与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协调5万册图书的捐赠,嘎查建起了“草原书屋”。白辛嘎查地处两山之间,住户集中,地势低洼,每逢雨季,段秉刚就开始担心嘎查道路两旁会发生滑坡和落石的隐患。经过与村民调研并整理相关材料向厅领导汇报,很快争取到154万元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资金,一道2米高3公里长的石头防护墙迅速修建完成,彻底解决了落石对道路和百姓安全的威胁。

白辛嘎查的四个自然屯两两相对、隔河相望。平时村民过河只能穿打鱼水服或开四轮拖拉机车头摸着浅处过,一旦雨季来临,洪水常漫过堤坝彻底阻断交通。驻村干部李陟宇常望河兴叹,一定要修座桥。在厅领导进村慰问时同样体会到了过河的尴尬,“路都过不去,任何远大理想都难以实现,必须修桥”。有了领导的支持,驻村干部信心倍增,与村两委多次讨论架桥方案,从架一座增加到两座,在2015年7月开工,仅用两个多月两座宽8米、长100米的桥梁竣工。嘎查四个自然屯的路都坑洼不平,经自然资源厅与交通厅领导的多次协调沟通,最终实施了用土地整治项目和交通厅修路项目置换的方案,贯通了33公里水泥路面。白辛嘎查负责人额尔敦每谈起这两座桥总是讲“这回下雨天孩子们不用停课了,都能跨桥过河上学了,路也不泥泞了。”

2015年,正值自治区党委、政府抓全区农村牧区基础建设,在危房改造方面,每个嘎査村都在旗政府统一部署下有相应指标。白辛嘎查贫困程度较深,历史上积累的危房数量众多,匹配的指标难以满足嘎查的需要。为了使贫困户早日脱贫,李陟宇一方面争取厅里给予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向旗政府汇报情况,经过坚持不懈地跑腿和磨嘴,最终追加了部分指标。危草房改造累计达160户,白辛的村民彻底解决了住房问题。

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

干事创业,既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有我担当”,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无我胸怀”,既要让人民群众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又要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

政贵有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百米跨栏,而是马拉松赛,跑的不是爆发力而是持久性。2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历届党组每年都若干次专题研究扶贫问题,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为了扶贫数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了解、指导帮扶,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驻村干部在挫折面前不抱怨、不退缩,时时以大局为重,事事为群众着想,勤勤恳恳,默默奉献。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张伟,“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可做,帮扶的工作都是从小事做起。”

帮扶干部鲍玉山,“在呼伦贝尔生态保护区修的这条栈道,能让这里的旅游经济世代受益。”

驻村干部王福举,“虽然我常年驻村无暇照顾自己的女儿,但我帮扶那姐弟俩很争气,都已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驻村干部李陟宇,“再过些年,或许村民已不记得谁帮他们架桥修路了,但只要下雨天不用再开四轮车过河就足够了。”

驻村干部张生,“帮着他们安个摄像头、买个电脑、打印机都不算什么,但嘎查却在点滴中发生着变化。”

扶贫的这些年,每帮扶一个贫困点,该厅首当其冲发挥土地整治、地灾治理、生态建设等行业优势,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投入资金项目,进而提升贫困地区持续造血的能力;扶贫就是在扶两委,两委的政治觉悟和带富能力是帮扶成果能否实现常态化的关键之举,驻村干部尽量帮村民推选有知识、有冲劲的年轻班子来当致富的带头人;智力和志气的帮扶才能彻底斩断穷根,该厅常年为贫困群众开展农牧种养技术的培训,组织各项帮扶政策的学习,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激情。

贫困户赵某林,“以前家里乱糟糟,没有自然资源厅伸出援手,我哪有现在这么好的生活条件?现在有阳光照在我身上的感觉!”

回眸过往,看清来路,才能坚定现在的脚步。站到“十四五”的新起点,内蒙古自然资源厅重整行装,昂扬精神。自然资源厅厅长隋维钧说:“我们将继续五年的帮扶过渡,扶上马再送一程。摘帽不摘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巩固扶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的下一程远景目标爬坡过坎、披荆斩棘。”(包向臣 张子旭 卢兆鑫)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