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中国粮仓 | 江苏盐城:农技人“战”盐碱 喜看荒滩变良田

2021-10-09 15:08 央视网

来源标题:中国粮仓 | 江苏盐城:农技人“战”盐碱 喜看荒滩变良田

你能想象到这片稻香蟹肥的生态和谐之地曾经是一片盐碱荒滩吗?实际上,盐碱地面积占到江苏省的70%以上,降盐碱、治荒滩也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这背后离不开一代代农技人员前赴后继的付出,他们的故事就从三代创业者的坚守和创新开始。

十月初,江苏盐城市大丰区西团镇的这片水稻田已经收获过半。未来,这片杂交稻的良种将会播种在全国十多个省区市,而在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荒滩。

王宣山就是三十多年前来到大丰的第一批农技人员,刚从盐城农校毕业的他从县城骑车4 个小时来到大丰农场,没想到,宿舍没水没电、蚊虫肆虐,艰苦的环境让他打起了退堂鼓。 尽管在家休息,但年轻的他心存梦想。如果能用自己所学改造5200亩盐碱荒滩也算无憾,于是,他重新启程来到了这片不毛之地。

最初,王宣山改造盐碱地采用的是物理疗法,从开挖沟渠,淡水洗盐开始,主要是降低土地的盐碱成分。不过,效果并不明显,两年的努力得到的水稻亩产只有200多斤。

经过15年的努力,王宣山改造的盐碱地在1998年亩产达到1000斤。土地有了生机,大家不再只追求种粮,转而开始发展科技育种,第二代农技人陶亚东就扛起了这个重任。从2005年到2008年,陶亚东穿梭在田间地头和实验室,跑废了一辆新摩托车,也研制出了适合盐碱地的高产良种。

2013年,盐城市大丰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新一代农技人员又开始谋求节本增效、种业创新的新课题,35岁的钱进就是带头人之一。他们引进高科技新型农机运用于杂交水稻制种,解决了机收、机插秧、无人机综合利用等技术难题,每亩地能降低成本400多元。

目前,大丰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6.86万亩,保障了全国各地1400万亩杂交水稻的种子供应。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全国领先,自主创新良种达到30种左右。 

责任编辑:马剑(QZ0014)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