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三场“委员通道”,这也是本次大会最后一场“委员通道”。6名全国政协委员走上通道,以网络视频的形式回答记者提问。全国政协委员、德勤国际高级顾问陈清霞表示,此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作出决定,这对维护国家安全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她坚决拥护和支持。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副主席崔世昌分享了澳门成功实现“一国两制”的感想和心声,并建议运用“一国两制”之利,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坚信香港再出发 未来会更好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国际高级顾问陈清霞表示,长期以来,历届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都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为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努力。她自己也很早就参与到内地的改革开放中,做了大量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工作,并发挥法律专业优势,推动香港和内地的法律交流与合作。
谈及此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作出决定,陈清霞表示,这个决定对维护国家安全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坚决拥护和支持。她有义务有责任去为决定宣传和解读,为这个决定在香港贯彻实施、凝聚人心、夯实民意,做出更多的工作,也为坚定地推进“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做出不懈的努力。“我坚信香港再出发,未来会更好。”陈清霞说。
引领宪法基本法进课堂进社会进人心
谈及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副主席崔世昌表示,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年来,经济社会取得飞跃发展,在“一国两制”实践中取得世界公认的成绩。澳门特区在2009年顺利完成《维护国家安全法》立法,2018年成立了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并由行政长官当主席,这是“一国两制”中体现树立“一国”的很好证明。
“另一方面,澳门特区政府联同社会各界积极宣传推广宪法和澳门基本法,当下澳门大中小学普遍设有基本法相关内容的教育,宪法和基本法更是被列为大学的必修课,也是公务员培训的重点课程,从而引领宪法、基本法进课堂、进社会、进人心。”他说道。
面对未来,崔世昌表示,会坚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的权威。澳门的爱国爱澳情怀要保持下去,维护中央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制权,保障澳门特区的高度自治权,运用“一国两制”之利,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
“一带一路”正变得更接地气更通人心
“我是一名归国华侨,家乡浙江丽水的青田县是著名侨乡。曾经我们通过小商品出口,实现了‘卖全球’的愿望,而今‘一带一路’又让我们实现了‘全球买’的梦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分享了“一带一路”给家乡人民带来的变化。
朱奕龙说,“要想富,先修路”,对于沿线国家的民众来说,更深切的感受是,“一带一路”就是“一带共富”。2018年,朱奕龙带着构建“一带一路”跨境电商这个提案参加两会,到今年5月20日,我国已在多个城市成立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互联网大潮下,海内外供应商、采购商纷纷加入“一带一路”跨境电商的行业里来,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卖全球。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董鑫
观察
特殊时期的两会 “委员通道”有三个变化
5月27日,随着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的关闭,本次两会的所有“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全部结束。共18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在5月21日、24日和27日的“委员通道”亮相,通过视频形式回答了18个问题。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此特殊时期举行的三场“委员通道”,形式上有不少新变化。
第一,场地变了,由中央大厅挪到了新闻发布厅。2018年3月3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前,历史上的首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内的中央大厅开启,当年和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的“委员通道”都是在中央大厅举行。今年的场地则调整到了同样位于大会堂一楼的新闻发布厅。
第二,采访方式变了,由面对面变成了“隔空问答”。以往记者采访“委员通道”都需要早早赶场占位,今年则变成了视频形式,委员们在人民大会堂的主会场回答问题,记者们是在位于梅地亚的分会场提问。
第三,委员人数和采访时间大幅缩减。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三场“委员通道”每场有6位委员接受采访,每人回答一个问题,每场通道的采访时间都在半小时左右,与往年相比大幅缩减。从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场“委员通道”开启至今,共有78位全国政协委员走上通道回答媒体关切。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共有33位全国政协委员亮相通道;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共有27位全国政协委员亮相通道;今年则是18位全国政协委员通过视频的形式回答记者提问。
不过,采访人数和时间的缩减并没有让采访内容缩水,今年的三场“委员通道”上有关抗疫、科技创新、港澳发展等问题都有委员进行了介绍。
例如,首场“委员通道”上第一个亮相的全国政协委员就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今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刻,王辰奔赴武汉一线参加抗疫。在通道上,他分享了抗疫工作的亲身感受,并提出了对完善公共卫生体制建设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也在首场“委员通道”上宣布,我国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已经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今年6月份将择机发射,届时北斗全球星座的布局将圆满完成。
最后一场“委员通道”上则出现了港澳委员的身影。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副主席崔世昌借“委员通道”的机会表达了作为澳门同胞的心声,他说,澳门居民真切地认为,澳门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关心和支持。澳门将坚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的权威,澳门的爱国爱澳情怀将保持下去,相信坚持“一国两制”,澳门会有更美好的将来。
文/本报记者 董鑫
昨天(2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三场“委员通道”,这也是本次大会最后一场“委员通道”。6名全国政协委员走上通道,以网络视频的形式回答记者提问。全国政协委员、德勤国际高级顾问陈清霞表示,此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作出决定,这对维护国家安全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她坚决拥护和支持。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副主席崔世昌分享了澳门成功实现“一国两制”的感想和心声,并建议运用“一国两制”之利,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坚信香港再出发 未来会更好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国际高级顾问陈清霞表示,长期以来,历届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都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为内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努力。她自己也很早就参与到内地的改革开放中,做了大量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工作,并发挥法律专业优势,推动香港和内地的法律交流与合作。
谈及此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作出决定,陈清霞表示,这个决定对维护国家安全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坚决拥护和支持。她有义务有责任去为决定宣传和解读,为这个决定在香港贯彻实施、凝聚人心、夯实民意,做出更多的工作,也为坚定地推进“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做出不懈的努力。“我坚信香港再出发,未来会更好。”陈清霞说。
引领宪法基本法进课堂进社会进人心
谈及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副主席崔世昌表示,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年来,经济社会取得飞跃发展,在“一国两制”实践中取得世界公认的成绩。澳门特区在2009年顺利完成《维护国家安全法》立法,2018年成立了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并由行政长官当主席,这是“一国两制”中体现树立“一国”的很好证明。
“另一方面,澳门特区政府联同社会各界积极宣传推广宪法和澳门基本法,当下澳门大中小学普遍设有基本法相关内容的教育,宪法和基本法更是被列为大学的必修课,也是公务员培训的重点课程,从而引领宪法、基本法进课堂、进社会、进人心。”他说道。
面对未来,崔世昌表示,会坚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的权威。澳门的爱国爱澳情怀要保持下去,维护中央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制权,保障澳门特区的高度自治权,运用“一国两制”之利,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
“一带一路”正变得更接地气更通人心
“我是一名归国华侨,家乡浙江丽水的青田县是著名侨乡。曾经我们通过小商品出口,实现了‘卖全球’的愿望,而今‘一带一路’又让我们实现了‘全球买’的梦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分享了“一带一路”给家乡人民带来的变化。
朱奕龙说,“要想富,先修路”,对于沿线国家的民众来说,更深切的感受是,“一带一路”就是“一带共富”。2018年,朱奕龙带着构建“一带一路”跨境电商这个提案参加两会,到今年5月20日,我国已在多个城市成立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互联网大潮下,海内外供应商、采购商纷纷加入“一带一路”跨境电商的行业里来,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卖全球。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董鑫
观察
特殊时期的两会 “委员通道”有三个变化
5月27日,随着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的关闭,本次两会的所有“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全部结束。共18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在5月21日、24日和27日的“委员通道”亮相,通过视频形式回答了18个问题。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此特殊时期举行的三场“委员通道”,形式上有不少新变化。
第一,场地变了,由中央大厅挪到了新闻发布厅。2018年3月3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前,历史上的首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内的中央大厅开启,当年和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的“委员通道”都是在中央大厅举行。今年的场地则调整到了同样位于大会堂一楼的新闻发布厅。
第二,采访方式变了,由面对面变成了“隔空问答”。以往记者采访“委员通道”都需要早早赶场占位,今年则变成了视频形式,委员们在人民大会堂的主会场回答问题,记者们是在位于梅地亚的分会场提问。
第三,委员人数和采访时间大幅缩减。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三场“委员通道”每场有6位委员接受采访,每人回答一个问题,每场通道的采访时间都在半小时左右,与往年相比大幅缩减。从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场“委员通道”开启至今,共有78位全国政协委员走上通道回答媒体关切。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共有33位全国政协委员亮相通道;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共有27位全国政协委员亮相通道;今年则是18位全国政协委员通过视频的形式回答记者提问。
不过,采访人数和时间的缩减并没有让采访内容缩水,今年的三场“委员通道”上有关抗疫、科技创新、港澳发展等问题都有委员进行了介绍。
例如,首场“委员通道”上第一个亮相的全国政协委员就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今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刻,王辰奔赴武汉一线参加抗疫。在通道上,他分享了抗疫工作的亲身感受,并提出了对完善公共卫生体制建设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也在首场“委员通道”上宣布,我国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已经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今年6月份将择机发射,届时北斗全球星座的布局将圆满完成。
最后一场“委员通道”上则出现了港澳委员的身影。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副主席崔世昌借“委员通道”的机会表达了作为澳门同胞的心声,他说,澳门居民真切地认为,澳门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关心和支持。澳门将坚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的权威,澳门的爱国爱澳情怀将保持下去,相信坚持“一国两制”,澳门会有更美好的将来。
文/本报记者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