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中心有了“代言人”
结合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三个“感”——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党群工作部(党委宣传部)胡美娜认为,保障房中心“事业、亲人、家庭”六字企业文化与之深深契合。
胡美娜提到,在国企开放日时中心曾带领群众走近公租房参观,租户王菊花等很多阿姨甚至全程陪同,把自己当成了保障房中心的代言人,不断拉着参观的群众讲自己住的房子有多好,受到了多少照顾。如果那会记者也在现场,一定会抓拍到洋溢在他们脸上的幸福。
她表示,投身到保障房事业的老同志、青年同志都获得了职业的自豪感,这就是获得感。对于保障房社区文化来讲,租住公租房的老百姓通过中心的努力从而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他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也会觉得自己有这种获得感。而所谓幸福感,中心的每一位员工在一起和和睦睦建房子,从工作当中收获幸福,相信住在社区的老百姓通过保障房同事亲人般的爱护,也能同样感受到。安全即家庭港湾,入住的老百姓跟保障房中心工作人员之间敞开心扉相互交流,他们都成为了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70余次掌声声声雷动 600余次入户巡查保障幸福
“我数了数,上午近三个半小时的开幕会直播过程中一共响起了70多次掌声,40个新提法新举措,承载的都是满满的幸福感。”卢泓举是公租房管理服务中心的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他表示,公租房管理服务中心人少、工作量大、覆盖面更大,节日期间项目现场要求24小时值班,中心人员在这期间也做了600余次入户巡查,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仍深信只要全心全意服务,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人民群众就会报以掌声,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另外,卢泓举向记者介绍了保障房中心在创新服务理念方面的工作。他表示,保障房中心以“安全便利、和谐融洽、文明健康”为目标,遵循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设置专岗专人进行规范化、亲情化服务,建立物业企业名录库,择优选聘物业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协调属地区、街政府解决承租家庭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租户归属感和幸福感。
孟志敏跟卢泓举是最佳拍档,从远洋沁山水、燕保京原家园到燕保高米店家园、领峰四季园再到燕保马泉营家园,他们是通宵达旦的“夜猫子”,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寸风景,能做事、敢担当、重创新,他们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描绘幸福。
安居才能乐业,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很好的住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保障房中心的员工们深觉责任在肩、使命在心,力求为保障房住户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