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佛山“基孔肯雅热”5天新增1807例

2025-07-22 00:24 新京报

来源标题:佛山“基孔肯雅热”5天新增1807例

自7月8日广东佛山监测到一起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以来,病例逐日增加,记者根据最新数据统计,12天时间佛山至少已确诊2285例。

在广东地区广泛分布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媒介。专家介绍,病毒突变增强了白纹伊蚊的传播能力,白纹伊蚊繁殖快、生长迅速,增加了防控难度。

为应对疫情,佛山当地设置了防蚊隔离床位3696张,核增了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项目,并在全域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新京报记者 戴轩

佛山累报2285例 疫情范围扩大

5天时间,佛山新增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1807人。

7月21日,广东佛山市顺德、禅城、南海三地分别通报,截至7月20日,顺德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158例,禅城累报病例69例,南海累报病例58例。

当地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正在进展之中。7月16日,顺德地区首次公布了基孔肯雅热疫情情况:于7月8日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到7月15日累计确诊478例。

5天时间,佛山三区公布的累报病例数量达到2285例。

顺德区为此次“基孔热”的主要波及地区,到7月20日,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和陈村镇。

随着时间推移,疫情范围有所扩大。佛山市内,禅城、南海两区亦查出新增病例,禅城区病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南海区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

7月20日,佛山市公布了53家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名单。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陈爱贞介绍,佛山目前有防蚊隔离床位3696张,可根据实际需要继续扩容。核增了35家医院可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项目。如果核酸检测结果阳性需要住院治疗,病程大概7天。

灭蚊为疫情控制重点

“不管是‘基孔热’还是登革热,控制疫情的重要方法都是灭蚊。”一位三甲医院感染科专家表示,若未及时控制蚊媒密度,可能加速本地传播。

他介绍,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脚蚊”)在广东地区广泛分布,且适应温暖潮湿环境。当前病毒株携带与2005年留尼汪岛疫情相同的基因突变(如E1-A226V),增强了白纹伊蚊的传播能力,因此可能提升疫情扩散风险。

不过,对于潮热的南方地区,消杀蚊虫有其难度。一位在省级疾控部门从事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的专家表示,白纹伊蚊极易繁殖,在雨水充沛的地方,有点坑洼都可繁殖。如果疫情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疾病更容易传开。

疫情公布后,顺德、南海、禅城三地发布了《告全体市民书》,号召全区各企事业单位、学校、建筑工地、村(社区)、家庭及全体市民在周末集中开展以清除蚊虫滋生地和杀灭成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包括在屋内弃养水生植物、清理积水部位,在屋外搞好庭院卫生,清理各类水坑、水塘等。

发布会上称,佛山全域进行了爱国卫生运动,组织专业人员入户灭蚊,目前90%的疫点村居的蚊媒密度已由高风险降到中风险以下,33%降到安全水平。

发展为地方病的可能性不大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临床部主任邹洋告诉记者,基孔肯雅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如非洲、东南亚等。我国一般是输入性病例,疫情主要发生在南方省份,譬如广东省,东莞此前就发现过聚集性疫情。

值得注意的是,“基孔热”的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在我国广泛分布。顺德此次的疫情在数日内新增病例已经超过了1000例,输入性疾病会否发展为本土性的地方传染病?

“不太会,我们国家还是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土疫情为主,这种疾病靠蚊子传播,即便是登革热,冬天一来,病毒也就随之清除了。第二年如果再有,也是新的病例。”上述疾控专家分析。

值得庆幸的是,“基孔热”的致死率低,虽然没有特效药,感染后也多可以自限。据佛山发布,目前所有病例均为轻症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据了解,“基孔热”与登革热相似,主要症状为急起高热、关节痛、关节肿胀、皮疹等。以侵犯小关节(如指关节)多见,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疼痛,通常1-3周缓解。

佛山发布提醒,市民日常应注意时常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清除杂物,清洁环境,消除蚊虫滋生环境;同时做好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避免伊蚊叮咬,预防蚊媒传播疾病。如出现发热、皮疹、肌肉骨骼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向医生提供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当所在小区或社区发生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病例时,市民应配合防疫工作人员清理室内滋生地和杀灭成蚊。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表示,当前广东省已进入蚊媒传染病的流行季节。暑期来临,外出旅游或探亲的市民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前往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的市民,要做好自身健康监测,如有发热、皮疹、肌肉骨骼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将旅居史主动告知接诊医生。

■ 名词解释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源自非洲斯瓦希里语,意为“弯曲”,描述了患者感染后因关节痛而身体弯曲的典型症状。该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病毒潜伏期短(1-12天,通常3-7天),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白纹伊蚊的生长周期十分短暂,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卵、幼虫和蛹均在水中完成,且偏好小型积水环境产卵,在适宜温度(25℃-30℃)下,白纹伊蚊从孵化到成蚊仅需7-10天。

追问市民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伊蚊(花斑蚊)依靠积水繁殖后代,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是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

一灭成蚊,在家或通过家用的各类灭蚊药物,如电蚊香、灭蚊片、灭蚊喷雾罐等灭蚊。

二清积水,通过翻盆倒罐清除各类积水,消除蚊虫滋生环境,如家庭内水生植物(如万年青、富贵竹、绿萝等)的栽培容器、花盆底部的托盘、屋顶存在积水的各类容器等等。

三防叮咬,家庭住宅可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在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避蚊胺等驱蚊剂。

病人有些什么临床症状?

病例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发热,体温一般以中低热为主,少部分有高热,2到3天退热。第二,皮疹,一般起病第1到3天出现,主要在躯干、四肢、面部、手掌等地方,大部分是斑丘疹,病情好转会逐渐消退。第三,关节疼痛,多数发生在手指、手腕、脚踝关节,疼痛以肿痛为主,相对比较剧烈,但缓解也比较快,关节皮肤温度升高但无明显潮红。第四,部分患者有头痛、乏力的现象,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

临床主要以退热、止痛、止痒等对症处理为主。通过对目前出院病例的临床观察,通常5到7天可以痊愈,均为轻症病例,发病后第5天核酸检测转阴率约为50%,第6或第7天转阴率接近100%。

市民如出现可疑症状该如何就医?

市民如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是否去过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区域,医生会根据情况开具相关检测项目,检测结果一般需要4-6小时。

如果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的话,需要住院治疗,病程大概7天。

责任编辑:马剑(QZ0014)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