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百闻不如一见|牙雕凝巧 广彩流光——从海贸珍品品鉴文明汇流

2025-09-12 10:53 新华网

来源标题:百闻不如一见|牙雕凝巧 广彩流光——从海贸珍品品鉴文明汇流

17至19世纪

中国的瓷器、扇子、银器、漆器等艺术品经南海销往西方

这些工艺品既有中国古风

又含西洋情调

让我们走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从清代外销瑰宝

聆听中西文明汇流之交响

广彩

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

采用多种彩绘技法

花纹布满器体

绚彩华丽

清乾隆年间起

广彩成为外销欧美的主要瓷器

17至18世纪

外销广彩呈现强烈的中西合璧风格

这只广彩人物纹大碗又称潘趣碗

译自英文punch bowl

欧洲人曾在中国订烧大量潘趣碗

用于盛放潘趣酒

或作家庭洗礼盆

或以之相互馈赠

很多欧洲家庭都将其作为家居陈设

视为高雅象征

扇子在东西方均有悠久发展史

中世纪以来

扇子在欧洲被视为女性必不可少的服饰点缀

中国工匠将传统工艺与西洋审美相融合

创造出大量专供外销的扇子

既有中国传统团扇、折扇和羽扇

也有欧式造型的骨扇

外销扇色彩艳丽,纹饰华美,工艺奇巧

满足了西方市场对扇子的需求

中国牙雕工艺起源甚早

新石器时代就有精美的牙雕制品

至清代

广州牙雕在造型构思、图案装饰、雕刻技法等方面颇具特色

这套牙雕茜红国际象棋

人物形神毕现

服饰纹路清晰

棋子造型为中式风格

为中外文明汇流之实证

清代银器外销与海贸政策密切相关

清代中期

外销银器呈纯西洋风

款式、装饰均按西方人审美设计制作

清代晚期

外销银器又融入更多中国文化元素

展现出中西合璧的风貌

17至18世纪

中国外销至欧洲的家具以漆木家具为主

囊括橱柜、桌椅、屏风、针线盒、工具箱等

多数家具的木胎先由订购地做好

再不远万里运至中国

待中国漆匠髹漆彩绘后再运回

彼时欧美漆器多源自中国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至20世纪初

一瓷一扇

一漆一雕

皆是中外匠心共舞之交响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愿中外交流永续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