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交易模式升级盘活土特产

2025-10-06 19:14 经济日报

来源标题:交易模式升级盘活土特产

走进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期思镇曹圩村千亩芡实种植基地,10来名工人分散在田间忙碌,没几分钟,装满芡实果的盆就堆得冒了尖。从田间采收的芡实果,随即被送进自动化剥壳流水线。另一端,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清洗、筛检、打磨,芡实进入初加工环节。

今年,交易模式迎来“升级”,告别了过去“凌晨3点赶早市”的奔波。“以前都是群众自发凑的小交易市场,天不亮就得往那跑占位置。现在政府统一安排在豫南芡实交易中心,做买卖轻松多了!”种植户廖晓倩说,“今年交易中心举办首届芡实节,特别热闹,果子不愁卖。”

在芡实节活动现场,果实圆润饱满、色泽鲜亮,成为省内外采购商争抢的“香饽饽”:有的围在摊位前翻拣样品、称重议价,订单很快敲定;直播区内,电商达人举着芡实产品热情吆喝,线上订单不断刷新。据统计,仅芡实节开幕当天,交易额就突破5万斤。

期思镇有着2000多年的芡实种植史,曾因交易分散、价格波动,农户们一度“丰收不增收”。如今,豫南芡实交易中心投用,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价格公示表清晰明了,标准化检测流程全程护航,交易透明省心。“种了20多亩,今年已经收了两茬,亩产大概500斤,比往年多卖近2000元。”种植户陈志海说。

如今的淮滨,形成“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多条深加工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新鲜芡实经清洗、剥壳、包装等粗加工后,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商超,3天就能端上消费者的餐桌。数据显示,目前淮滨芡实年产值已突破5000万元,带动近2万农户增收。当地通过“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盘活数千亩低洼闲置土地,培育出“思芡”等特色品牌,入选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

“我们要挖透芡实的全链条价值,让农民享受丰收红利,让这小小芡实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豫南芡实交易中心负责人刘振说。

责任编辑:黄铎作者:夏先清 杨子佩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