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缆绳的高科技“变形记”

2025-10-26 07:50 人民日报

来源标题:缆绳的高科技“变形记”(唠“科”)

绳索,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基础的工具之一。在航运业,细细的缆绳更是“幕后英雄”。它不显山露水,却是连接船舶与岸边的重要纽带,堪称船舶的“生命线”。从几百年前的苘麻绳到如今的超高分子材料,缆绳的科技含金量越来越高。

船舶更大,要求缆绳强度更高。

看似普通的绳子,在材料革命的赋能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力水手”。以香港中远海运所属四兄绳业研制的系泊缆绳为例,它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与相同直径的钢缆相比,强度不相上下,但重量却仅为钢缆的1/7。同时,还具备抗腐蚀、耐酸碱特点,就算长期泡在海水中,也能保持良好状态。

航程越远,要求缆绳耐力越好。

从近海到远海,从热带到极地,人类的航行领域已覆盖全球,航行环境的复杂性,要求缆绳一专多能。比如,为解决船舶失火处置慢等问题,船用应急防火拖带应运而生,以更轻、更强的耐高温合成纤维缆替代钢缆,为意外处置争取操作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750摄氏度的高温持续灼烧1小时后,其强力保持率仍有90%以上。

不止于航运,缆绳已成为多面手。在海洋工程中,缆绳用于系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等重大海上结构物;在海上能源里,缆绳是海上风电场、波浪能发电设施定位系统的关键组件;在海洋科考中,集成光电通信功能的特种作业缆绳,能同时完成系泊拖拽和数据传输任务……

海南岛以南,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运作不息。海水之下,国产深海系泊缆绳成为平台的隐藏“守护者”,其直径仅约270毫米,拉力却有2300吨。它的一端牢牢“抓住”在1000多米深海底预备的金属锚链,另一端稳稳连接着半潜平台,设计在深海大洋中连续服役30年,为平台长期钻探作业筑牢安全防线。

从只会“卖力气”到变得“更聪明”,乘着智慧化的东风,小小缆绳正在加速进化。通过推出智能标签,缆绳也有了专属“数字身份证”,只需打开手机轻轻一扫,便能知晓一根缆绳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记录,让每一次使用都有迹可循。在不久的将来,缆绳里还会装上传感器,实时告诉工作人员缆绳有多紧、有无损伤、是否需要更换,让缆绳管理变得更安全可靠。

从过去的苘麻绳到当下的高科技缆绳,从简单的系泊到智能化的监测,缆绳的“变形记”还在继续。未来,通过材料升级、设计优化、工艺创新,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缆绳还将在更深、更远、更苛刻的海洋环境中闪亮登场,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为期刊《船舶与海洋工程》副理事长,本报记者韩鑫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李彦希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