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上海,正在成为全球工业企业的“创新试验场”—— 10月24日至31日,凯士比“2025全球运营峰会(Global Operations Conference 2025)”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厂负责人、运营高管及市场区域负责人齐聚上海,围绕“Together we grow smart(聚力同行 智启未来)”主题,共同探讨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全球运营协同策略及可持续发展路径。

全球运营精英汇聚:聚焦智能制造未来
本次峰会由凯士比全球运营部门联合北亚区域团队共同组织。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未来生产挑战展开深入研讨,重点探讨了创新物流策略、自控制造单元、人工智能优化应用、前瞻性生产模型以及危机与OT安全 (运营技术安全)管理等议题,旨在将全球运营动能转化为可衡量的成功实践。
凯士比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销售官Ralf Kannefass先生、凯士比北亚区域执行总裁贺钧先生、凯士比全球运营总裁,及多位全球业务市场面总裁出席峰会。贺钧先生在发言中强调:“中国市场已成为凯士比全球创新策源地,过去五年在国产化与技术创新上的投资是此前25年总和的4.8倍。凯士比上海自主研发的‘凯泵卫士’振动分析软件不仅反向输出至德国总部,更实现了从硬件制造到智慧服务的转型。”

深度参访标杆工厂:见证中国智造实力
峰会的重要环节包括对上海地区工厂的实地参访。与会嘉宾分组参观了位于闵行的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和位于临港的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SEC-KSB),近距离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和大型核电泵的生产装配流程。

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炯毅先生介绍了公司在绿色制造方面的成果:“从2018年到2024年,我们的碳排放降低52%,提前1年超额完成总部目标。同时,通过全球运营数据中台,我们将各工厂的节能经验和精益方法汇总为可复制的运营模板,推动全球工厂的协同优化。”

凯士比全球运营总裁Jens Leeser在参访后表示:“上海工厂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凯士比全球工厂的参照系,中国团队在数字孪生、AI应用等方面的实践为全球工厂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魅力浦江夜:文旅融合展现城市软实力
峰会期间,凯士比精心安排了“魅力浦江”文化体验活动,邀请与会外宾深度感受上海的城市魅力。外宾们参访了上海中心大厦、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等城市地标,并乘坐游轮夜游黄浦江,在璀璨灯光勾勒的天际线中,感受这座城市古典与现代交融、东方韵味与国际风范并存的独特气质。
朱炯毅先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魅力浦江’活动,让全球来宾不仅看到凯士比中国工厂的硬实力,更能感受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的软实力——这里既有深厚的工业基础,更有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和文化氛围。”
此次文旅体验也是凯士比推动跨文化交流、深化全球团队融合的重要举措。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营管理者在沉浸式体验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为后续全球业务协同奠定了更坚实的信任基础。这种将企业会议与城市文旅资源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也为上海打造“卓越会议目的地”、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生动实践。

产品发布与文化交流:展现技术深度与人文温度
10月24日晚,凯士比2025产品发布会暨德国啤酒节在上海闵行厂区举行。闵行区政协主席祝学军先生、江川街道主任张建新先生等政府嘉宾及合作伙伴共同出席了这一延续十余年的传统盛会。

发布会上,凯士比推出了两款重磅新品:
AmaCan D系列井筒式潜水泵:配备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泄漏、轴承温度、电机温度、振动等关键参数,将预防性维护理念推向新高度;
AmaCan P系列潜水轴流泵:适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雨水排放、灌溉系统等多场景,通过耐腐蚀及耐磨材料可应用于苛刻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凯士比上海2024年实现近800万元人民币的软件销售额,标志着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成功转型。现场展示的数字化路演车将产品、设备和智能数据直观呈现,生动诠释了“让设备会思考,让数据创造价值”的数字化战略。
Kannefass先生表示:“这个活动我们已延续十多年,客户和商业伙伴都很喜欢。在轻松氛围中,大家可以深入了解产品,商业合作关系也会变得更加深厚。这得益于中德友谊。”

以人为本筑基:文化与人才培养并重
“以人为本”成为本次峰会的高频词。在2024年KSB VOICE全球员工满意度调研中,凯士比上海以98%的认可度位居前列,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凯士比北亚区域1300多名员工实现100%参与率,整体敬业度与满意度达92%,大幅领先全球同行业68%的均值。
贺钧先生强调:“只有满意的员工,才能造出满意的产品,最终实现客户与股东的双重认可。我们将经营理念从‘客户-股东-员工’调整为‘员工第一’,近五年的大量投入让工厂从传统走向智能,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杰出雇主’称号,这些都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与市场成绩。”

在人才培养方面,凯士比北亚区域自2020年成立管理学院以来,推出涵盖多层级与类别的九大培训项目,并与多家知名高校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通过“云学院“线上平台,员工可随时随地学习数百门课程,涵盖销售、技术、管理等各领域。
朱炯毅先生以凯士比路演——“科技大篷车”校园计划为例说明:“我们把设备预测性维护、能耗动态优化等AI在行业内的最新应用带进江苏大学等高校,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进行检测技术开发创新与质量标准研究,从源头培养懂工业、懂数字化的新一代人才,这是企业对产业未来的责任,也是长周期主义的体现。”

深耕中国31年:政企协同共创未来
自1994年在闵行开发区扎根以来,凯士比上海已走过31年历程,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从“引进标准”到“输出标准”的华丽转身。中国已成长为凯士比集团的全球“第二中心”和“全球创新策源地”。
2024年,凯士比上海在订单量、销售收入和利润方面均创下30年来历史新高。朱炯毅先生表示:“期待与政府进一步深化合作,助力业务持续发展,再创下一个30年辉煌。”

绿色运营:践行可持续承诺
作为全球领先的泵、阀及其系统制造商,凯士比始终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公司严格遵守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十项原则、国际劳工组织(ILO)八项基本公约以及OECD跨国企业指导方针,通过严格的供应链管理确保所有商业活动符合最高伦理和可持续标准。
在生产环节,凯士比持续优化工艺流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供应链管理中,推动供应商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供应链。公司还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与合作,分享绿色工厂创建经验,引领行业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次凯士比2025全球运营峰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明确了全球协同发展的战略路径,更以“战略协同、绿色运营、文化优先”三大关键词,勾勒出凯士比未来的发展蓝图。随着中国市场创新成果持续反哺全球、全球运营标准不断优化,凯士比正以“聚力同行”的姿态,向“全球泵阀领域技术与运营双领先”的目标稳步迈进。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工厂,还是中国制造‘用技术说话、用效率赢市场’的新范式 —— 这是属于中国工业的‘话语权时刻’。

(本文来源:日照新闻网。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2025 年的上海,正在成为全球工业企业的“创新试验场”—— 10月24日至31日,凯士比“2025全球运营峰会(Global Operations Conference 2025)”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厂负责人、运营高管及市场区域负责人齐聚上海,围绕“Together we grow smart(聚力同行 智启未来)”主题,共同探讨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全球运营协同策略及可持续发展路径。

全球运营精英汇聚:聚焦智能制造未来
本次峰会由凯士比全球运营部门联合北亚区域团队共同组织。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未来生产挑战展开深入研讨,重点探讨了创新物流策略、自控制造单元、人工智能优化应用、前瞻性生产模型以及危机与OT安全 (运营技术安全)管理等议题,旨在将全球运营动能转化为可衡量的成功实践。
凯士比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销售官Ralf Kannefass先生、凯士比北亚区域执行总裁贺钧先生、凯士比全球运营总裁,及多位全球业务市场面总裁出席峰会。贺钧先生在发言中强调:“中国市场已成为凯士比全球创新策源地,过去五年在国产化与技术创新上的投资是此前25年总和的4.8倍。凯士比上海自主研发的‘凯泵卫士’振动分析软件不仅反向输出至德国总部,更实现了从硬件制造到智慧服务的转型。”

深度参访标杆工厂:见证中国智造实力
峰会的重要环节包括对上海地区工厂的实地参访。与会嘉宾分组参观了位于闵行的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和位于临港的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SEC-KSB),近距离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和大型核电泵的生产装配流程。

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炯毅先生介绍了公司在绿色制造方面的成果:“从2018年到2024年,我们的碳排放降低52%,提前1年超额完成总部目标。同时,通过全球运营数据中台,我们将各工厂的节能经验和精益方法汇总为可复制的运营模板,推动全球工厂的协同优化。”

凯士比全球运营总裁Jens Leeser在参访后表示:“上海工厂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凯士比全球工厂的参照系,中国团队在数字孪生、AI应用等方面的实践为全球工厂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

魅力浦江夜:文旅融合展现城市软实力
峰会期间,凯士比精心安排了“魅力浦江”文化体验活动,邀请与会外宾深度感受上海的城市魅力。外宾们参访了上海中心大厦、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等城市地标,并乘坐游轮夜游黄浦江,在璀璨灯光勾勒的天际线中,感受这座城市古典与现代交融、东方韵味与国际风范并存的独特气质。
朱炯毅先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魅力浦江’活动,让全球来宾不仅看到凯士比中国工厂的硬实力,更能感受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的软实力——这里既有深厚的工业基础,更有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和文化氛围。”
此次文旅体验也是凯士比推动跨文化交流、深化全球团队融合的重要举措。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营管理者在沉浸式体验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为后续全球业务协同奠定了更坚实的信任基础。这种将企业会议与城市文旅资源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也为上海打造“卓越会议目的地”、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生动实践。

产品发布与文化交流:展现技术深度与人文温度
10月24日晚,凯士比2025产品发布会暨德国啤酒节在上海闵行厂区举行。闵行区政协主席祝学军先生、江川街道主任张建新先生等政府嘉宾及合作伙伴共同出席了这一延续十余年的传统盛会。

发布会上,凯士比推出了两款重磅新品:
AmaCan D系列井筒式潜水泵:配备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泄漏、轴承温度、电机温度、振动等关键参数,将预防性维护理念推向新高度;
AmaCan P系列潜水轴流泵:适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雨水排放、灌溉系统等多场景,通过耐腐蚀及耐磨材料可应用于苛刻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凯士比上海2024年实现近800万元人民币的软件销售额,标志着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成功转型。现场展示的数字化路演车将产品、设备和智能数据直观呈现,生动诠释了“让设备会思考,让数据创造价值”的数字化战略。
Kannefass先生表示:“这个活动我们已延续十多年,客户和商业伙伴都很喜欢。在轻松氛围中,大家可以深入了解产品,商业合作关系也会变得更加深厚。这得益于中德友谊。”

以人为本筑基:文化与人才培养并重
“以人为本”成为本次峰会的高频词。在2024年KSB VOICE全球员工满意度调研中,凯士比上海以98%的认可度位居前列,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凯士比北亚区域1300多名员工实现100%参与率,整体敬业度与满意度达92%,大幅领先全球同行业68%的均值。
贺钧先生强调:“只有满意的员工,才能造出满意的产品,最终实现客户与股东的双重认可。我们将经营理念从‘客户-股东-员工’调整为‘员工第一’,近五年的大量投入让工厂从传统走向智能,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杰出雇主’称号,这些都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与市场成绩。”

在人才培养方面,凯士比北亚区域自2020年成立管理学院以来,推出涵盖多层级与类别的九大培训项目,并与多家知名高校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通过“云学院“线上平台,员工可随时随地学习数百门课程,涵盖销售、技术、管理等各领域。
朱炯毅先生以凯士比路演——“科技大篷车”校园计划为例说明:“我们把设备预测性维护、能耗动态优化等AI在行业内的最新应用带进江苏大学等高校,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进行检测技术开发创新与质量标准研究,从源头培养懂工业、懂数字化的新一代人才,这是企业对产业未来的责任,也是长周期主义的体现。”

深耕中国31年:政企协同共创未来
自1994年在闵行开发区扎根以来,凯士比上海已走过31年历程,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从“引进标准”到“输出标准”的华丽转身。中国已成长为凯士比集团的全球“第二中心”和“全球创新策源地”。
2024年,凯士比上海在订单量、销售收入和利润方面均创下30年来历史新高。朱炯毅先生表示:“期待与政府进一步深化合作,助力业务持续发展,再创下一个30年辉煌。”

绿色运营:践行可持续承诺
作为全球领先的泵、阀及其系统制造商,凯士比始终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公司严格遵守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十项原则、国际劳工组织(ILO)八项基本公约以及OECD跨国企业指导方针,通过严格的供应链管理确保所有商业活动符合最高伦理和可持续标准。
在生产环节,凯士比持续优化工艺流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供应链管理中,推动供应商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供应链。公司还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与合作,分享绿色工厂创建经验,引领行业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次凯士比2025全球运营峰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明确了全球协同发展的战略路径,更以“战略协同、绿色运营、文化优先”三大关键词,勾勒出凯士比未来的发展蓝图。随着中国市场创新成果持续反哺全球、全球运营标准不断优化,凯士比正以“聚力同行”的姿态,向“全球泵阀领域技术与运营双领先”的目标稳步迈进。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工厂,还是中国制造‘用技术说话、用效率赢市场’的新范式 —— 这是属于中国工业的‘话语权时刻’。

(本文来源:日照新闻网。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