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绰号“邓半吊子”:管理严格不讲人情(3)

2015-10-16 13:29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邓世昌绰号“邓半吊子”:管理严格不讲人情

补录学生

1849年,邓世昌生于番禺县龙导尾乡(即现海珠区龙凤街)一个茶叶商人的家庭。由于父亲需要到上海经营茶庄,10岁左右的邓世昌就随父亲来到了上海,并一直生活至他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之前。

“当时福州船政学堂大部分都是福建人,广东这一批学生,是属于学堂扩招的补录学生。”邓世昌纪念馆馆长郭勇介绍说,为了能够参军报国,18岁的邓世昌专门回到了广东,参加福州船政学堂的扩招考试。他告诉记者,福州船政学堂进行扩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堂内全部是西式教学,来自外国的军官都是用英语或法语进行教学,而福州本地招收的学生,则很少具备这样的外语能力。

招收开放通商较早的广东学生,让外语较好的广东学生带动福建学生,成为船政学堂解决语言问题的办法。“由于邓家世代经商,邓世昌小时候一直在教会学校上学,接受西式教育,在这方面具有很大优势。”郭勇说。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陈悦的认可。身为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客座研究员的他告诉记者,实际上,同邓世昌一起入学的林国祥、叶富、李和等广东籍学生,都是属于具有非常好的语言功底的学生,因此,他们在船政学堂学习更快,也更加得心应手。

“邓半吊子”

在后学堂驾驶专业中,除了英文课之外,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了算术、几何、代数等,而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则加入了航天文化学、航海理论、气象学、地理等课程。所有的课程都完全按照西方的教学课程去完成。

其中,邓世昌在学业方面表现突出,被船政大臣沈葆桢称为“最伶俐的青年”。1874年,邓世昌在后学堂第一届驾驶与管轮专业毕业。

此后,邓世昌先后任福建水师扬武巡洋舰大副,1878年晋升舰长。1879年调赴北洋水师,任飞霆舰舰长。不久,又调任镇南舰舰长。

1882年,邓世昌率舰援朝,挫败日本侵朝计划,补升游记(从三品),任扬威舰舰长。1886年,北洋水师向英国订购“致远”、“靖远”和向德国订购“经远”、“来远”时,派邓世昌等前往接收驾驶回国。1887年,邓世昌调任致远巡洋舰任舰长。

尽管业务能力出色,但相比较北洋水师中的闽籍军官,邓世昌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别人上岸他守舰,别人看戏、打牌他也不参与,这在当时北洋水师的大环境中,显得有些‘特立独行’。”陈悦说,尽管与闽籍军官有些不合群,但邓世昌的出色,还是得到了包括丁汝昌在内的上级的认可。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院原馆长戚俊杰告诉记者,在日常的军舰管理、训练当中,邓世昌由于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所以才在军中、老百姓当中传出,说他不会办事,甚至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邓半吊子”,认为他不讲人情往来。

但邓世昌实际上也有温和的一面。陈悦介绍说,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在接回“致远舰”等舰的途中,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遇到被贩到那里的国人求救。其他舰都不敢违规让这些人上船,而邓世昌却用招收“锅炉工”的办法,让他们乘舰一起返回了祖国。

责任编辑:张普(QN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