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出租车经营权会不会在全国推开?交通部回应(图)(2)

2016-03-15 11:16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改革出租车经营权会不会在全国推开?交通部回应(图)

网络约车企业的补贴

是不公平竞争

中央电视台记者:两个征求意见稿已征集了半年的时间,请问征求到哪些意见了?正式方案什么时候能出台?

杨传堂:去年10月10日,我们就两个文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1个月的时间里,共收到5008件、6832条意见建议。其中,对大家意见比较集中的网络约车的审批程序,许可条件和报废年限,劳动合同三方面问题,又委托有关机构进行了第三方评估。

我们在改革中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评价的标准。二是坚持充分考虑各方意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取得改革的最大公约数。政府在改革中自身是没有任何利益的,也不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三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给予地方政府充分的政策空间和自主权,落实城市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避免操之过急的休克式改革。

政府设定相应底线和规则,不是为了设置障碍,而是为了保护公众的权益。另外,网络约车有关企业实施的补贴,是抢占市场份额的短期行为,一段时间内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长期看也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们正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论证,完善相关政策,推动两个文件尽快出台和实施。

对约车管理不是一禁了之

中国网记者:政府加强对网络约车的管理,会不会令它发展不下去,甚至影响百姓的出行?

杨传堂:交通部一直秉承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密切关注、积极支持、主动引领交通运输与互联网行业的创新融合。我们在制定暂行办法时,并没有一禁了之,而是通过立法让专车获得合法身份,并通过设计可以操作的、可以执行的具体政策,鼓励新业态规范发展,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服务,更好地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层次的出行需求。

我们认为,目前平台企业推出的专车、快车等业务产品是以盈利为目的,属于运输服务的范畴,而对于在节假日期间或者通勤的时段不以盈利为目的、分摊出行成本,或者免费友好互助的顺风车、拼车等,这是体现了分享经济的一种出行方式,它有利于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也具有积极意义。在这次改革的政策中,我们也都明确给予了支持。

责任编辑:张普(QN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