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历史首次 三只大熊猫将在川外野化放归

2019-12-05 13:05 新京报

来源标题:历史首次 三只大熊猫将在川外野化放归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中国林科院、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专家联合论证,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三只大熊猫“潘旺”“冉冉”和“云儿”,将开启重引入试验研究。三只大熊猫将择机被放归到位于江西省的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大熊猫首次在四川以外的地方野化放归。

我国大熊猫首次川外野化放归 重引入科学试验将开启

大熊猫的重引入,是指将圈养繁育的大熊猫经野化培训后,放归到历史分布区内生活繁衍,从而重建其野生种群。开展大熊猫重引入科学试验,能获取大熊猫适应现有环境、气候过程中的珍贵数据,对深入了解大熊猫在历史分布区灭绝原因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张和民:在历史上,大熊猫曾经分布在中国17个省、市、自治区。我们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恢复得这么好,已经可持续发展了,而且有能力去反哺野生种群,所以我们考虑到这个情况,我们既做大熊猫的野化放归,也要关注大熊猫的重引入。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熊猫繁育基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种群数量目前已经超过600只。2003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开始对圈养大熊猫进行培训和放归,到目前为止,总共放归了11只大熊猫。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张和民:熊猫它在历史上有,现在还能不能回去,而且是什么原因,是我们人为的原因还是气候的原因使它们没有了,我们都要去研究。

专家认为,在历史分布区开展大熊猫重引入试验研究,将逐步拓展大熊猫分布范围,降低野生种群的灭绝风险。对于丰富和完善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的重引入理论,系统建立大熊猫重引入技术规范,推动大熊猫保护工程的纵深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三只大熊猫完成培训 可以野化放归

这次参加大熊猫重引入试验的,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三只圈养大熊猫“潘旺”、“冉冉”和“云儿”。目前,它们已经完成培训,可以开展野化放归。

大熊猫“潘旺”“冉冉”和“云儿”、一雄两雌,云儿是雄性,潘旺和冉冉是雌性,它们现在都是两岁多。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野外研究动管部副部长 牟仕杰:三只熊猫的性格听到异响都马上躲避,钻进竹林里面,趴在树上,躲避危险。目前来说,它们的身体指标都很正常,健康状态都好。

这三只大熊猫都是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进行的野化培训,培训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母兽带崽,也就是说大熊猫宝宝从出生起,就从妈妈那儿学习怎样去掌握在野外生存的本领。第二个方面主要是培训大熊猫对野外环境的适应性。就是在培训基地里面,选择一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里面有竹子、有水源、还有天敌等等,那么在这个环境里培训大熊猫怎样去适应野外环境。第三个方面,主要是减少大熊猫宝宝对人类的接触和依赖,以尽快适应野外环境。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负责人 吴代福:我们野化培训的三只大熊猫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也通过了专家的科学认证,基本具备了放归自然的条件。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