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洪都”学做捣糍粑

2016-02-16 01:39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洪都”学做捣糍粑

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糍粑,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的一种食物,象征丰收、喜庆和团圆,是南方人过年必备之品。

南昌又称洪都、英雄城。回到家乡,来不及去八一广场看那茵茵绿草,也不必去滕王阁怀古思远。坐在母亲面前,听她讲讲过年的吃食,已是最大的享受。

聊到糍粑,母亲一下子回到了过去的岁月。红薯丸子、兰花片、糖果、年糕,这些当时过年的“稀有品”听起来五花八门,但其实大多由面粉、糯米做成。糯米制成的糍粑又比米饭经饱、还易存放,自然是过年期间家家户户必做的吃食。

糍粑的第一道工序就是蒸。将洗净的糯米放入饭甑,时间的把控非常重要,“过熟了没有劲头,夹生了又难打。”九分熟时,待浓浓的米香溢出就可以起锅了。浸、洗、蒸容易,第二道工序打就要费些力气了。

打糍粑,用的是一个大大的麻石臼窝,趁着糍粑刚蒸出来的热乎劲儿迅速倒入,两边各一壮汉手持木槌。打起来讲究个“快、准、稳、狠”,糯米黏性强,木槌要光滑、打下去和收上来都要快,才不会被粘住。两人此起彼伏,还要打在同一个地方,这样才能均匀瓷实。既然是体力活,还得力道足、合理分配体力,待糯米成了黏乎乎的一团才算打好了。

为了演示这个过程,母亲用电饭锅装着蒸好的糯米,晶莹剔透,我俩一人一根擀面杖,在一个小钵子里碾着、打着,不一会儿已经满头大汗,可不是个轻松活儿啊!虽然模拟的效果没有真正的好,糯米团打得不够细腻,口感会稍差,但过程已能体会其中艰辛。

接下来,在案板上撒满面粉,将打好的糯米团子抻开,用擀面杖碾压至2至3厘米厚,冷却切片晒干。“制作好的糍粑会慢慢干裂,只有放入水中才能保持,那时候家家户户一个大水缸,想吃的时候捞几片上来就行。”母亲回忆道。

糍粑吃起来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煎的,外酥里嫩;烤的,松脆甜香。“以前过年会围着火炉,用火钳夹着糍粑在火上烤,不一会儿熟得鼓起泡儿,将糖塞进去,搓揉一阵就吃了。”母亲说。糍粑还能煮,可以和煮面条似的咸吃,亦可以裹上糖或豆粉做成甜品。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