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郴州古城“套花”甜

2016-02-16 01:42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郴州古城“套花”甜

地点:湖南省郴州市

大年初一,郴州开门第一件事是燃放鞭炮,谓之“开财门”,大街小巷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最精彩的当数“鞭炮秀”,忙碌了一年的生意人会选择燃放鞭炮来喜迎“开财门”,在一条几百米的马路上,各种厢式货车拖着鞭炮粉墨登场,车身上是各个公司商铺的广告,越是财大气粗的商人们燃放的鞭炮越多,这场鞭炮秀通常要持续一天,大街上观看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而对于年味的记忆,每个郴州人心里都存有一盘“套花”。春节,家家都会有一个盛着“套花”的盘子。标准的“套花”,有6个大圈6个小圈,寓意一年里的6个大月和6个小月,也意味着六六大顺,套花环环相扣,寓意着阖家团圆。

尽管“套花”制作工序复杂,但长辈们制作“套花”的热情从未消磨过,因为有“套花”才叫过年。制作“套花”的第一道工序,是将上好的糯米碾成粉,在锅中翻炒。炒热的糯米粉拌入蔗糖和盐,然后做成黏黏的面团,捏好的“套花”入锅,油炸至金黄酥香。

制作“套花”通常会在除夕前几日进行。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外婆做“套花”的画面,锅里的油翻腾着,妈妈夹起一个凉热刚好的“套花”送至嘴边,酥脆甜蜜,回想起来那是家人团聚的温馨味道。在郴州过年,和“套花”一样家家必备的还有糯米糍耙,碗口大小的糍粑即是年节的佳食,也是走亲访友的礼品。

时光流逝,改变的不仅仅是模样。“套花”和糯米糍耙已经很少出现在郴州人过年的桌上了。年轻人心中,这种古旧的食物不合时宜,而随着老一辈的老去,会做这种费时费工美食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每年春节回家过年时,面对着一桌子琳琅满目的食物,却没有当初吃一口糯米糍耙的熨帖。

尽管“套花”这种传统小吃已经越来越难见到,对年味的保存却并未停止。作为湖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郴州春节民俗资源丰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汝城香火龙保存至今,源于庆贺丰收、祈福祛灾的图腾信仰,于每年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的夜晚举行,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