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茹委员:加强幼教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

2019-03-06 05:55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委员建言

教育是民生之首,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致公党中央和部分政协委员围绕学前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幼师职业素养、家校合作等话题,提出意见建议,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建言献策。

致公党中央: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

伴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入园刚性需求增加,我国学前教育的资源供需矛盾越发突出。致公党中央在提交大会的发言中建议,通过大力发展公办园,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街道、部队以及社会团体等非营利组织办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获得感的重要衡量标准。致公党中央建议,大力发展公办园。城区公办园规划建设要统筹考虑城镇化和“二孩”政策等带来的新入园需求。农村要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在其辐射下,以村为单位创办公办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园专项整治,对应规划未规划、应建未建、建而不交的问题开展集中整治。清理排查街镇、社区及事业单位闲置资源,并进行产权确认,清理出的闲置资源原则上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此外,还应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持续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街道、部队以及社会团体等非营利组织办园。按照“就近、够用、适用、安全”原则,均衡配置学前教育资源。特别是要完善困难幼儿资助政策,结合教育精准扶贫,切实解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入园问题。

满足群众的学前教育需求,不仅要提供足够的入园机会,同时要着力提高办园质量,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致公党中央还建议,健全管理机制,充实学前教育管理力量,尽快配足配齐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教研人员。完善幼儿园准入标准,严把准入关。完善幼儿园常态管理监督机制,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将各类幼儿园纳入评价范围。完善幼儿园常规管理监督平台,对幼儿园办园行为实施动态监测。强化办园行为专项督导,建立幼儿园挂牌督导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安全卫生、教职工队伍、保育教育等方面的监管和指导,规范幼儿园办班、收费、招生等行为,严格控制班额。

柳茹委员:加强幼教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

“当前,幼儿教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实践与理论脱钩、统筹不够、覆盖面不全、培养出现断层等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建议,政府应出台政策保障,推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同时,构建一体化培养课程体系,多渠道保障教师培养培训全覆盖,支持每名教师获得专业发展。

柳茹认为,当前,教师培养存在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及职后培训衔接不够紧密问题,在职教师接受专业再教育的渠道和机会有限,教师不同成长阶段所接受的培养和培训课程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发展不全面、不均衡。

“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这首先就要确保师资队伍的均衡发展,教师享受了公平而有质量的培训,直接影响每名受教育者是否都能享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柳茹说,正因如此,首先要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设,构建“政-校-园”联动机制,通过政策、资金、编制等方面的统筹,有效支持“学习-实践-再学习”的终身培养模式的建立,鼓励大专院校和幼儿园通过双向挂职、互助学习、双导师制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师培养的纵向贯通和横向联合。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教师培养一体化的督导与评价,把人才培养成效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园所的重要指标。

在课程设置方面,柳茹建议,要把终身发展理念贯穿到整个课程系统中,明确各阶段教师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培养方案,整合地区、学校、幼儿园教育资源,构建幼儿教师一体化培养线上平台。

“要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首先要让每一名教师都能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培训机会。”柳茹认为,要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全覆盖,特别是要保障非在编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合法权益。

王欢委员:以特色亲子教育“撬动”家校合作

如何加强家校共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建议,通过鼓励中小学创设亲子特色校本课程、建立特色亲子教育资源平台等方式“撬动”家校合作专业化进程。

“家长和学校的信任危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有些甚至发展为‘校闹’事件,孩子成了最大的受害者。”王欢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家庭与学校在共育观念中存在认知差异、在共育实践中存在结构缺失等。

“家校共育达共识,互相补位不缺位,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真正协调统一起来,才能让孩子快乐成长。”王欢建议,鼓励中小学创设亲子特色校本课程。组织力量调研我国中小学亲子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相关经验,特别是“妈妈读书会”“爸爸运动队”等亲子特色校本课程的实践成果,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创设亲子特色校本课程的鼓励性政策,推动形成以亲子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家校共育的社会舆论氛围。

“伴随学校各级家委会的组织建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参与学校治理,成为家校共育的强大智力支撑。但家长专业资源大多处于分散状态,没有集聚形成家校共育专业化发展合力。”王欢建议,由政府部门制定指导意见,推动中小学构建亲子教育资源平台,汇集不同行业、适合学校课程发展需求的专家型家长,依托亲子教育资源平台,推动家长以专业理解为支点,以亲子教育为杠杆,与教师一起“撬动”家校合作专业化进程,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插上家校共育的翅膀。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