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毅委员:加强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2019-03-06 15:02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加强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昨天(5日)下午,全国政协教育界别的委员们就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分组讨论,针对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委员们在备受激励和鼓舞的同时,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积极建言献策,并就教育领域问题及自己带来的提案接受了记者采访。

■李有毅委员

人格教育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得很精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聆听了报告中那么多和教育有关的内容后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干劲和决心”,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说。

李有毅委员告诉记者,此次上会带来了一份关于中小学全面深入施行人格教育的提案,“研究与实践证明,教育可以在发展和改善人格上发挥关键作用。所谓人格教育,是指运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发展施加积极影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活动及其过程”,在准备提案的相关调研中李有毅发现,我国大量存在着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忽视和缺失,而学生创造力和创新力正是蕴藏于其独特的人格中,来源于其人格的有效发展,“我们在教育上作出积极的改变已经刻不容缓,应该全面深入地施行人格教育。”

对此,李有毅建议应抓住中小学关键阶段进行人格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人格特征主要发展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可见在中小学阶段实施人格教育在学生人格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把人格教育素养纳入教师能力框架,采用有效方法进行评估和考核,能够引导教师在人格教育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把人格教育落到实处。而且,人格教育应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人格教育要与中小学生的生涯指导密切结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在人生发展道路上尽早尝试、确定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均衡点”。

另外,进行人格教育要保护学校的人格教育创新。人格教育在我国虽也有大量研究和实践,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人格本身具有千差万别的多样性,保护学校人格教育创新,有助于形成创新的教育环境,为实现培养创造性劳动者的新时代目标创造条件。

■王欢委员

建议中小学创设亲子特色课程

“听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受鼓舞”,全国政协委员、史家教育集团总校长王欢昨天在小组会上表示,未来也希望国家在支持、发展各方力量办教育的同时,为教育工作者营造更健康更阳光的社会环境,使尊师重教成为社会弘扬的风尚。同时还要持续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增加教育的公益项目,对以赚钱为目的的各类青少年培训项目要严审、严查、严控、严罚,给孩子发展提供更广阔健康的空间。

王欢告诉记者,此次上会专门带来了一份以特色亲子教育撬动家校合作专业化进程的提案,“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如何各方联动、多点合力办好教育事业,特别是加强家校共育,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教育处于转型期,家校关系面临多重影响,“家校合育偏离、家校信任危机甚至校闹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分析导致家校关系形势严峻的原因,王欢认为,首先家庭与学校在共育观念中存在认知差异,其次家庭与学校在共育实践中存在结构缺失,“当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大多局限于外在形式的开放日、作业展览等,较少触及深层结构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而全面开展的家校共育工作应是一种多层面、多渠道、多时态的制度性合作,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在家完成学生学习辅导。“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王欢表示,只有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条腿真正协调统一起来,才能让孩子在生命成长中迈开双脚、快乐奔翔。

为此,王欢建议,应鼓励中小学创设亲子特色校本课程,组织力量调研我国中小学亲子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深入总结相关经验,特别是基于一些学校的“妈妈读书会”“爸爸运动队”等亲子特色校本课程的实践成果,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创设亲子特色校本课程的鼓励性政策,并积极推动形成以亲子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家校共育的社会舆论氛围。另外,还应引导中小学构建亲子教育资源平台,由政府部门在调研基础上制定指导意见,会集不同行业的专家型家长,为丰富亲子课程形式生发智慧,并依托亲子教育资源平台,让家长与教师一起撬动家校合作的专业化进程,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柳茹委员

应从国家层面出台幼儿园课程指导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昨天在小组讨论会上说,“报告中提出的‘婴幼儿照护事关千家万户’,让我们这些学前教育工作者倍感身上的责任重大。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这个提法非常好,让我们看到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心,也给全国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指明了方向。”

柳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上会带来了一份有关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案,“当前幼教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贯彻尊重幼儿主体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等教育理念,存在以教定学、重教学轻游戏等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缺乏课程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为此柳茹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出台幼儿园课程指导,引导教师将学前阶段课程的关注点放在幼儿良好习惯、情感态度、道德品质的培养上,而不是只关注知识。同时全面梳理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的要素,包括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为幼儿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标准和依据。

提到幼儿教师在课程方面的“短板”现状,柳茹告诉记者,尽管目前有《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纲领性文件的引领,各地也有一些实施细则,但主要停留在原则、标准和建议上。真正转化为课程,跨度和难度都很大。“例如我们想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素养,但是没有操作性强的课程指导,都是老师原创,但这种原创的科学性就很难保证”,柳茹向记者介绍说,幼儿园没有统一的课程大纲和统编教材,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相对有较大的自主权,这个自主权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对于一些非专业、转岗教师、新教师来说,完全自主设计和实施课程是有相当难度的。

对此,柳茹建议应建立国家、地方、幼儿园三级课程体系,支持教师专业化发展,由国家层面出台国家课程指导;各省市层面制定地方课程指南;幼儿园层面结合园所实际进行园本化的课程开发实践。每一层都以上一层为依托,逐层分解、细化,为教师提供有效支持。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学前教育线上课程资源库,多管齐下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另外就是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价、保障和监督机制,确保课程的逐层实施,柳茹建议应由政府牵头,研究机构和专家介入,加强对不同层面课程建设的过程性指导,共同论证把关,以保证课程的科学性。

■马景林委员

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

“我这次上会带来了一个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提案,如果能够很好的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对于解决很多教育一线出现的问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告诉记者,目前教育界关于教师专业化究竟应该涵盖哪些方面的内容并不清晰,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更是不太明确,建议应该由相关行政机关和教育研究部门,共同就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实现路径等构建一套专业的体系。

马景林在对提案进行调研时发现,目前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还不够,“古今中外有很多教育的理念,我们一线的老师对于自己的专业化提升也有意识,但是目前确实没有理论支撑。提这个建议就是希望能有一套专业系统的理念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马景林认为,比如在这套体系里可以明确教师专业化将包含哪些内容和学科,明确老师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巧等,“这样一个体系,可以让中小学教师明确该去学习什么,掌握什么样的技巧,这个体系的建设,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会大有裨益。”

而且,教师专业化的问题解决了,很多一线的教育问题也会随之容易解决。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也会令教师职业更有吸引力,让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到这个领域。马景林表示,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是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这个过程一定困难重重,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尽善尽美。但这件事对于教师职业,对于我们教育工作的发展都是必要的。

记者 左颖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