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谈大湾区建设:打破壁垒屏障 与港澳共建大湾区

2019-03-07 02:08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打破壁垒屏障 与港澳共建大湾区

3月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第二天,广东团开放日活动上,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热门话题。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寻求规则衔接,找到体制机制的对接口,与港澳打破壁垒屏障,深化内在有机的衔接和沟通。

李希:充分考虑港澳的发展需求

李希在会上发言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先要寻求重大合作平台。要协同推进现有的合作平台建设,同时,要加强与港澳的沟通协商,充分考虑港澳的发展需求。

同时,要寻求重大合作项目,加快推进已经明确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联合投资开发机构和发展基金、创新型期货交易所等重大项目,再谋划打造一批体现合作成效的重大标志性项目。

“以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激励一国两制下三方协同决策,协调发展,协商解决风险”。

除此之外,李希表示,要坚持民生优先,携手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家园。

温国辉:要对接营商环境规则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在开放日活动上介绍,广州目前已制定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以及2019年度工作要点,编制了穗港、穗澳重点项目库、创新政策库,形成推动大湾区建设的工作体系。

温国辉表示,下一步,首先要聚焦营商环境规则体系的对接。广州要对标港澳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法治保障、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加快建立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探索推进粤港澳三地对接合作,推进粤港澳在法律、金融、医疗、建筑等领域的规则对接,深化与港澳在人才培养、资格互认、标准制定等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

陈如桂:积极参与科创走廊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也在开放日活动上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言。

他表示,对深圳而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深化深港澳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全面提升创新的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发展的能级。

陈如桂表示,深圳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上作出巨大努力,设立了全国首个5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组建了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两个实验室,成立了9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去年,全市为研发服务超过1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26%,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正在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21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和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瞄准世界科技最前沿和国家战略的需求,打造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中心。

而且,深圳正在规划建设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言最后,他建议,围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难点,希望能够支持深港在边界河套地区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探索实施特殊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  作者:高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