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谈立法到话监督 全国人大北京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2019-03-09 16:5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AW8A6583

3月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图为林建华代表发言(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万小军摄

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多位人大代表结合自己履职经历和实际工作,谈立法、话监督,思履职感悟,谋务实之策,提出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

林建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法律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说,“每一个建议的提出,都到基层深入调研,精心准备。”

以大气污染、海洋环境保护等重要法律执行情况开展调研为例,林建华说,调研期间,“发现个别地区存在的问题比较触目惊心,但人大常委会不回避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工作都非常务实。”

“人大常委会的职责之一就是立法,而改革开放与依法治国是密不可分的。”林建华认为,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变得更加复杂,“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种问题各种矛盾纠结在一起,很多问题需要提升到法律层面去解决。”

在林建华看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比如,外商投资法主要针对外国投资企业的投资行为,我们国内的企业怎么营造更加透明公正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也需要我们在法律上做工作。”

通过人大立法为改革助力,就要让改革者敢担当、于法有据,帮助他们把改革进行到底。

王铮:加大法律层面宣传力度

“立法和监督是人大的基本职责,在推动国家改革开放,助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铮表示,“此次将‘外商投资法’提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就显示立法对于国家大局和重大决策的保障和落实。”

立法是人大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法律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法律工作并不很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王铮建议,应当特别加强对法律意义的宣传报道,对法律执行过程当中的情况,应当让更多百姓知情、了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其鲜明的独创性、严谨的科学性和广泛的人民性。制度好,国家和人民才能真的好。

何福胜:加强立法精准考量 提高立法精确程度

“有些立法需要更加精准精细化考量,让法律可操作性问题更强。”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教授何福胜结合自己实际工作带来建议。

“拿学校的工作来说,如果按照新个税法的规定,外籍教师由于只能享受183天免个税的优惠待遇,因此只愿意与学校签半年合同,而其实学校需要外籍教师至少工作一年以上时间。”何福胜认为,新个税法还不够完善,有的问题没有事先预测,导致之前没有的问题现在凸显出来。

他建议,在修改法律的时候,加强对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并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齐玫:让更多法治成果惠及人民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切实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完善代表履职工作机制,代表提出意见建议的渠道更多、得到的回应更快。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感同身受,“人大常委会对代表提出的建议、议案高度重视,给予及时的反馈。”

她结合自己的履职经历提到一个小插曲,“我去年提出一个有关教育方面的建议,虽然不属于人大常委会负责的范畴,但是为了使该建议得到反馈意见,工作人员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最终得到了答复。”

在她看来,“人大的工作聚焦民生、扎实有效,让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此次,齐玫建议,在法律层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进行修改、完善,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监督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确保人大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法治的力量,不仅是我国发展的硬规范,更成为吸引世界目光的软实力。(文/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

责任编辑:李琳(QL0012)  作者:刘美君 万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