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评|从最高人民法院报告中读出的三重气质

2019-03-13 14:5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品读两会”系列评论之十四:

TIM图片20190313152822

每年全国两会议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向大会所作的报告都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3月1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舆论场也再次掀起了热议报告的浪潮。这不仅因为报告是对过去一年全国法院整体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法院系统郑重交予全国人民审阅的“成绩单”,还因为报告是对人民群众当前最关心、最期盼的重大司法问题的一次集中回应,是万众瞩目的一场“法治公开课”,更因为报告是司法工作的重要历史文献,折射出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最前沿的热点、最新鲜的律动。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文件,结构严谨、语言庄重,而高度凝练的万余字中所蕴含的独特气质,更是我们解读报告时应当关注的重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人民为中心”历来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指针,也是报告中最明显的气质之一。今年的报告中,对人民群众最关切的扫黑除恶、严惩贪腐、破解执行难、危害食药品安全犯罪、电信诈骗、套路贷等重大司法问题一一予以回应,对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保姆纵火案”“五周杀人案”“共享单车消费公益诉讼案”等一批重大案件一一列举、明确表态,更直接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为段落标题,通过翔实的数据、客观的举措、掷地有声的表态,汇报了法院在涉民生案件审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司法便民利民惠民机制等方面的积极做法。无论是网上立案还是流动的人民法庭,无论是制裁恶意欠薪还是发放179亿元的涉民生案款,都实实在在关切群众切身利益,释放出人民法院为人民司法的诚意和决心。

与时代同行,与改革共振。法律具有滞后性,但司法者却追求与时俱进、改革创新。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纵览报告全文,内容始终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贴法院工作实际,“改革”“发展”作为高频词汇在各项工作中屡被提及。报告中2018年工作回顾的第一部分,就介绍了全国法院35万名干警全员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精神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的情况,这是从思想政治建设的角度紧跟时代要求的具体体现。依法服务三大攻坚战、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工作,是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结果。报告中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介绍,更是对党中央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的有力回应。勇立改革潮头、谱写时代新篇的创新精神,奠定了报告的第二重气质。

真诚赢得尊重,公开凝聚共识。报告不局限于报告本身,高度凝练的报告背后,最高法院还通过附件、访谈、图解、视频等多种方式,对报告涉及的各项工作进行充分公开和解读。今年的报告附件首次运用司法大数据研究方式,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醉驾案件、公交车司乘冲突案件、网购纠纷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同时,报告主文和附件共使用33个二维码,代表委员可以扫码阅读更多延伸内容。公众更可以享用官方解读、专题访谈、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组合推出的“普法大餐”。群众想要了解的,最高法院均以全媒体产品的方式进行了精彩呈现。12日上午,最高法院副院长江必新作为最高法院的负责人之一,首次走上“部长通道”,就社会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这一系列组合拳的背后,是最高法院对社会关切的正面积极回应,是与社会各界真诚沟通、谋求共识的诚恳态度,也共同凝聚了报告的第三重气质。

作为珍贵的法治文献,报告可解读、可挖掘、可领略的内容还有很多,作为法治中国进程的参与者、关注者、实践者,每名公民都会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法治体会和感悟,而这些体会和感悟终将汇聚成属于我们时代的法治共识,共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