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决不能让拉票贿选案重演

2017-03-06 14:1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决不能让拉票贿选案重演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洪鹏) 因查处人大代表贿选案、经济数据挤水分等,今年两会期间,辽宁代表团开放日备受媒体关注。

昨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在亚洲大酒店举行全团会议,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200多名国内外媒体记者参加了开放日。

下午2点15分,距离会议还有45分钟,亚洲大酒店3层会议厅的媒体区已经聚集了近百人,“长枪短炮”都已架起。2点45分左右,媒体区已经座无虚席。与会代表坦诚回应热点话题,传递出全面振兴的信心。

“决不能让拉票贿选案在辽沈大地上重演,这是我们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承诺。”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委书记李希5日在辽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说。

李希说,辽宁拉票贿选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第一起发生在省级层面、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和换届纪律、严重破坏人大选举制度的重大案件;辽宁经济发展遭遇巨大下行压力,固然与体制机制、经济结构、营商环境等因素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后的综合反映和具体折射。

刮骨疗毒 新提名的和继续提名人选 再也不用走关系

据介绍,在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主持辽宁省委工作五年半时间里,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造成了严重恶果。

“这期间,辽宁选举连续出现问题。在选人用人上,搞人身依附、拉帮结派、团团伙伙、圈子文化,让干事创业的人没有奔头,心灰意冷。”李希说,“一些干部通过潜规则进入领导岗位后,不择手段,疯狂捞取,严重破坏政商关系,破坏公平正义的营商环境。”

“党中央决定彻查辽宁拉票贿选案,应该说是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现在效果已经初步显现。”李希说,这使辽宁政治生态开始逐步得到净化和修复。“去年辽宁省、市、县、乡党委和村‘两委’换届,新提名的和继续提名的人选,再也不用去跑、去送、去走关系了。”这实现了党中央要求的风清气正。

通过严肃查处辽宁拉票贿选案,并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辽宁省的政治生态正一步步修复。在去年进行的辽宁省市党委换届中,“省委委员、省委常委选举全部是高票当选,14个市市委常委、市纪委常委选举也是高票当选。”李希说,“广大党员干部期盼已久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李希表示,新一届辽宁省委当选以后,第一件事就是举办学习班,重温入党誓词,并观看了王珉、苏宏章(原任辽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等人的忏悔录,接受教育。

拉动经济 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4%

政治生态的逐渐好转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头两个月,财政收入、工业用电量等指标呈现向好态势。李希说:“向好的指标也显示了,通过查处拉票贿选案,教育了干部,教育了党员,从政环境正在改变,促进了辽宁的振兴发展。”

案件查处的影响也体现在经济层面。“按照中央巡视反馈意见和国家审计署要求,对辽宁经济数据出现弄虚作假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效果非常明显。案件查处后,全省坚持实事求是,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实实在在的符合发展规律的经济数据,这种风气正在形成。”李希说,“当时中央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王珉就改成稳中求快,一个‘快’字,使浮夸造假之风愈演愈烈,搞坏了作风,带坏了队伍。”

不少民营企业家对政治生态修复感触较深。“感觉在用干部上,现在是谁能干就用谁,干事的人能够集中精力干事了,不再分心拉关系,干部作风明显改变了。”全国人大代表、宝联勇久朝阳市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孝久说。

王孝久举例说,辽宁省朝阳市将审批用章由82枚减到1枚,审批科室由109个减到9个,实现了一个大厅集中办理,一枚印章管审批,企业效率大大提高,“原来修订企业章程要2天,最近我办过一次,只用了2个小时就办完了”。

在辽宁省,更多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正在落实。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省长陈求发说,辽宁省去年取消下放356项审批职权,422项审批事项进入省级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55个部门优化职责750余项,精减处室85个,全省减少公务员5717人。

营商环境的改善,拉动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近几个月的经济数据也显示了辽宁经济企稳向好的积极信号。李希介绍,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4%,货运量增长2.5%,工业用电量增长1.4%;今年前两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直面困难 “现在政府务实了 眼下正是到辽宁投资兴业的好时机”

当然辽宁发展还有许多矛盾和困难,李希等代表也没有回避。“体制机制不活,投资、营商、人才等环境亟待改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矛盾突出;社会保障和民生压力较大,潜在社会风险和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李希说。

但是党中央新一轮振兴战略,辽宁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积极变化,改革开放带来的新优势,政治生态的修复和净化等,为辽宁注入了发展信心。“石再重、山再高,坡再陡、坎再大,也挡不住辽宁4300万人民勇往直前、铿锵有力的坚定脚步。”李希说。

“现在政府务实了,干部集中精力干工作了,眼下正是到辽宁投资兴业的好时机。”王孝久在开放日现场向全国民营企业喊话,“诚挚邀请大家来东北、来辽宁投资发展,机遇真的难得,过去‘投资不过山海关’的环境,已经完全变了!”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