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入画来,美丽乡村可期待——全国政协委员“支招”农村环境治理

2019-03-06 16:14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青山绿水入画来,美丽乡村可期待——全国政协委员“支招”农村环境治理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淤泥乡岩博村的党支部书记余留芬 摄影:孙清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淤泥乡岩博村的党支部书记余留芬 摄影:孙清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孙清):“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渔歌子》为我们勾画了秀美动人的水乡风光和怡然自得的乡村生活,令人神往。目前中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情况如何?

5日开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乡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淤泥乡岩博村的党支部书记余留芬自豪地说:“四五年前我们就在打造美丽乡村,到了今天我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们盘州无论你走到哪一个村哪一个站,走进去一定是水泥路。”

全国政协委员、白沙县打安镇副镇长兼田表村党支部书记羊风极近些年响应国家“河长制”号召,对污水处理、改善水环境倾尽心力,村里的河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羊风极说:“河长制度实行以后,水变清了,山也绿了,让人感觉青山绿水。”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村民环保观念提升是一项长期奋斗目标。全国政协委员周健民今年提交了有关乡村环境治理的提案,针对乡村污染源控制和循环农业体系的现状,他表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节约化的方面还有差距,包括肥料、农药的用量都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所以排放到环境里的养分含量比较高,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强调,村容村貌的改善要先从村民的观念提升开始。

针对这些问题,委员们纷纷从小村庄、特色乡镇、基层干部的坚定带领等方面讨论建言。针对分布较散的小村庄治理,闵庆文提出,要从技术层面支持和带领一家一户把种植业、水产业、养殖业等建成一个有机循环整体,将易降解和难降解的垃圾进行分类生态化处理,把垃圾变成资源。他还举了“桑基鱼塘”和“稻田养鱼”的经典生态循环例子,这些举措既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有助于农村产业升值。他尤其强调:要依村而异,精准施策。

闵庆文说:“我们总说精准扶贫,其实对于环境治理,也要精准发力。应该因地制宜,水多的地方用水厕比较好,水资源条件比较差的地方,应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精准性很重要,模式的实用性很重要,好的不一定是真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在提案中关注人口集中的村镇人居环境治理,他提议要在人口集中的地方打造“特色小镇”。 杨玉成说:“特色小镇要将‘三生’融合,生产、生态、生活都要相融合,光有特色产业也不行,必须有特色生活、特色生态,生活生态必须跟上,没有好的生态也不能成为合格的特色小镇。”

余留芬在采访中尤其强调了基层农村干部在推动人居环境治理、优化生态建设上的作用。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因此更需要基层干部长期坚定的引导。余留芬为了阻止村民伐木烧火,通过制定“村规民要”,跟当地煤矿公司谈合作等方式保护了满山的茶花树。经过她十余年不懈的努力,村民们对周边环境的变化也感到非常满意,已经形成了环保护林的好习惯。对于没日没夜的辛勤工作,余留芬并不在意,她喜滋滋地分享村里青山绿水的现状。

余留芬说:“今天,岩博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漫山遍野的泉眼,一片花海。在贵州发生的变化,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这是因为有这么一批愿意吃苦,愿意承担责任的好干部。”针对未来乡村人居环境状况,余留芬表示将继续履行政协委员职责,深入调研和实践,对于通过建言资政推动广大农村走上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她坚定不移。余留芬说:“未来一年我会更多地去调研、学习,更深入到实践中,深入到群众中,了解他们的想法,来年再把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通过提案向大会提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全国政协委员周健民周建民 摄影:孙清

全国政协委员周健民 摄影:孙清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闵庆文 摄影:孙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 摄影:孙清

责任编辑:李娜(QU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