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王胜明在会上就慈善法草案相关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善款如何善用?
答:强制信息公开
会上,有记者表示,近年来慈善丑闻层出不穷,不仅使慈善公信力严重透支,而且也伤害了人民的爱心。针对慈善法草案将如何实现善款善用的问题,王胜明表示,这些年,我们国家慈善事业发展很快,但问题也不少,突出表现在信息公开不够和慈善财产管理不规范。慈善财产怎么能够把它看住、用好?这是慈善立法当中的重要内容。
“目前慈善法草案总共有12章,我最看重信息公开一章。”王胜明说,善款怎么能够用好,慈善行为怎么规范?一靠自律,二靠严管,而自律和严管的主要途径是信息公开。
慈善法在许多方面对信息公开作出规定:一是慈善组织的生命力在于信息公开;二是区分不同主体、不同方式,强制信息公开,具体包括慈善组织的基本情况,慈善项目的运作情况,比如为什么要募款、募集了多少钱、用在什么地方、还剩下多少钱等,慈善法草案都明确规定必须定期公开;三是规定了信息披露的平台;四是规定了违反信息公开义务的法律责任。
在信息公开这方面,除此之外还有民政部门的监管、现场检查,并要求慈善组织应对不合理的用处、支出作出说明等。慈善法草案在很多方面都对慈善组织本身提出了许多要求。
“慈善法通过后,如果慈善组织能够依照慈善法的规定,及时、真实地做到信息公开,取信于民,中国人做善事的热情就会激发出来,捐赠数额在现有基础上将有极大提高。”王胜明说。
问:网络能否募捐?
答:要看代表意见
针对网络募捐是否要予以限制的问题,王胜明表示,互联网募捐是公开募集财产的一种方式,互联网募捐影响面大、简便易行,可能成为公开募集财产的主要方式,受到广泛关注。
对互联网募捐一直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建议全面放开,一种意见认为对哪些慈善组织可以开展互联网募捐应当有所限制。王胜明表示,“我赞成有所限制,如果放开也应当根据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逐步放开。大家知道慈善法草案正在大会审议过程当中,对互联网募捐最终如何规定,要看多数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