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高检“答卷”
3月12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作工作报告。报告显示,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各类犯罪嫌疑人1056616人,提起公诉1692846人,同比分别下降2.3%和0.8%;对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活动中的违法情形监督447940件次,同比上升22.4%,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13160件。
维护安全
近6万人因故意杀人、绑架等被起诉
报告提到了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秩序。张军说,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参与反渗透反间谍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争。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司法解释,细化恐怖活动和极端主义犯罪案件定罪标准。“新疆反恐维稳任务繁重,我们跨省抽调检察官赴疆支持严格依法办案”。
他说,持续严惩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起诉59717人,同比下降5.9%。起诉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361478人,同比下降6.9%。
张军提到,坚决惩治“套路贷”“校园贷”所涉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起诉2973人。依法维护网络秩序,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43929人,同比上升29.3%。
“会同公安部加强境外执法司法合作,郭世闵、席欢等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起诉利用网络赌博、传播淫秽物品、泄露个人信息等犯罪15003人,同比上升41.3%。”
此外,张军表示,对社会高度关注的驾车撞人、砍杀无辜等重大恶性案件,指导地方检察机关迅速介入,依法批捕起诉。
他说,公交车坠江悲剧发生后,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指导意见,对严重妨害公交车辆安全驾驶的行为,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从严惩处,法治社会谁都不能任性。
扫黑除恶
去年超1.1万人因涉黑犯罪被批捕
报告指出,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张军透露,去年对69起重大涉黑案件挂牌督办。“批捕涉黑犯罪嫌疑人11183人,已起诉10361人;批捕涉恶犯罪嫌疑人62202人,已起诉50827人”。洛宁“十八兄弟会”、闻喜“侯氏兄弟”、白城史淼等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重大涉黑团伙受到严惩。
张军说,“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
据悉,侦察机关以涉黑涉恶移送审查起诉,检察机关不认定9154人;未以涉黑涉恶移送,依法认定2117件。重拳“破网打伞”,起诉黑恶势力犯罪“保护伞”350人。
金融犯罪
超2.6万人因集资诈骗、传销等被起诉
张军说,与银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和生态环境部会商,研究制定“8条意见”。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司法解释,严惩破坏金融秩序犯罪。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26974人,同比上升10.9%,同时力促追赃挽损。
最高检的报告中还提到了“张文中案”。平等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严格区分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产权纠纷与恶意侵占、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等界限,强调审慎采用限制人身和财产权利的办案强制措施。将4起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印发全国检察机关参照。依法办理张文中等涉产权案,直接督办涉产权刑事申诉68件。
张军说,“坚持实事求是,全案错了全案纠正,部分错了部分纠正,既不遮丑护短,也不’一风吹’”。
此外,报告还指出,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挂牌督办32起重大典型案件,起诉侵犯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犯罪8325人,同比上升16.3%。严惩扶贫领域腐败,起诉侵吞、私分扶贫资金等犯罪1160人。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制定以司法救助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意见,推广山东、广西、四川、甘肃等地做法,将因案致贫返贫纳入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4214户4905万元。
职务犯罪
孙政才、王三运等32个“老虎”被公诉
张军指出,一年来,监检衔接配合顺畅,互相制约原则有效落实。会同国家监察委制定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工作衔接、证据收集审查等规范。
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16092人,已起诉9802人,不起诉250人,退回补充调查1869人次,不起诉率、退查率同比分别下降9.5和37个百分点。依法对孙政才、王三运等32名原省部级以上人员提起公诉。
积极参与许超凡、蒋雷等“百名红通人员”追逃,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公告,敦促外逃人员投案自首。指导地方检察机关对17件职务犯罪嫌疑人逃匿、死亡案件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涉案赃款必须追回。
食药安全
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批捕18人
张军说,起诉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12360人,同比上升5.5%。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发生后,最高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吉林检察机关依法批捕18人。重点办理影响中小学、农贸市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的公益诉讼。
他提到,“北京、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检察机关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严格监管,5万余家不合格网络餐饮店铺得到整改,让群众点外卖更放心”。
正当防卫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正当防卫也是报告重点。针对校园暴力发布案例,明确成年人遇到未成年人欺凌弱小,制止无效,可以对正在施暴者进行正当防卫,不应视而不见、路过不管。
“昆山反杀案”和“福州赵宇案”也都被写入了报告。张军说,媒体披露“昆山反杀案”后,指导江苏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提出案件定性意见,支持公安机关撤案,并作为正当防卫典型案例公开发布;指导福州市检察机关认定赵宇见义勇为致不法侵害人重伤属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昭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保护英烈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6件
张军说,认真贯彻英雄烈士保护法。对21起侵害英烈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通过发出公告或当面征询意见,促请英烈近亲属起诉,对未能提起诉讼的,江苏、山东等地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6件。
“对英烈纪念设施保护不力的,辽宁、海南、贵州、宁夏等地检察机关向主管机关发出检察建议36件,均获纠正,维护了英烈尊严,让英灵得以安宁”。
特殊群体保护
超2.1万人因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犯罪被起诉
张军提到,去年起诉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犯罪21949人,同比上升6.4%。保障农民工依法取酬,起诉恶意欠薪犯罪2361人,支持农民工起诉11054件,同比分别上升1.4%和105.2%。
此外,张军说,用心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对涉嫌轻微犯罪并有悔罪表现的未成年人,不批捕15205人、不起诉8332人、附条件不起诉6959人,同比分别上升6.9%、13.8%和16%。应当依法从严惩戒的,批捕29350人、起诉39760人,同比分别上升4.4%、下降8.8%。
“近年来,性侵、拐卖、虐待、伤害未成年人犯罪持续多发,去年起诉50705人,同比上升6.8%。”张军说。
他提到,针对一些“大灰狼”通过网络聊天,胁迫女童自拍裸照上传,严重侵害儿童人格尊严和人身健康,将一起抗诉改判案作为案例,确立了无身体接触猥亵行为与接触儿童身体猥亵行为同罪追诉原则。
公益诉讼
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30亿元
报告显示,去年全年共立案办理民事公益诉讼4393件、行政公益诉讼108767件。其中,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59312件、食品药品安全41118件、国有财产保护10025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2648件、英烈权益保护57件。通过办案,督促治理被污染损毁的耕地、湿地、林地、草原211万亩,督促清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2000万吨;督促查处、回收假冒伪劣食品40万公斤,假药和走私药品9606公斤;督促追收国有财产257亿元;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30亿元,违法者必须为恢复受损公益“买单”。
诉讼监督
超3.4万人因不构罪或证据不足被不起诉
报告显示,对涉嫌犯罪但无需逮捕的决定不批捕116452人,对犯罪情节轻微、依法可不判处刑罚的决定不起诉102572人,同比分别上升4.5%和25.5%。
他提到,坚持不懈纠防冤错案件。对不构成犯罪或证据不足的决定不批捕168458人、不起诉34398人,同比分别上升15.9%和14.1%。对发现的冤错案件及时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最高检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李锦莲故意杀人案”“邹俊敏贩卖毒品案”均得到改判。
“监督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39287人次,同比上升38.9%;对审前、审中可不继续羁押的提出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建议,办案单位采纳64106人,同比上升26.8%。纠正判处实刑罪犯未执行刑罚3031人,同比上升7.2%。”
此外,报告显示,去年对认为确有错误的行政判决、裁定提出抗诉117件,同比下降15.8%;提出再审检察建议90件,同比上升50%。
重点监督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案件。开展行政非诉专项监督,督促行政机关依法申请强制执行,监督法院依法审查办理,提出检察建议6528件,已采纳5117件。
2018最高检工作成绩
为民司法
严惩严重暴力犯罪,起诉59717人
起诉抢劫等多发性侵财犯罪361478人
起诉“套路贷”“校园贷”所涉犯罪2973人
起诉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犯罪21949人
起诉暴力伤医、聚众扰医等犯罪3202人
起诉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61188人,“保护伞”350人
起诉涉众型经济犯罪26974人
就因案致贫返贫发放救助金4214户4905万元
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42195人
直接督办涉产权刑事申诉68件
依法对32名原省部级以上人员提起公诉
起诉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12360人
最高检向教育部发出第一号检察建议
改版并发布指导性案例4批13件。
诉讼监督
督促侦查机关立案22215件、撤案18385件
确立“派驻+巡回”检察方式
提出民事抗诉3933件
监督纠正1484件“假官司”
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71人
接受律师网上预约申请10.9万人次
公益诉讼
办理民事公益诉讼4393件,行政公益诉讼108767件
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释,与9部委会签协作意见
办理诉前程序案件102975件
提起公益诉讼3228件
报告观察
首次将公益诉讼检察作为单独一部分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最高检报告框架结构实现了近15年来的首次“大变身”。
2018年工作回顾部分,5大内容依次展开,即服务大局、诉讼监督、公益诉讼、自身建设、接受监督,特别是将公益诉讼检察作为单独一部分来写,还是第一次。
最高检办公厅(新闻办)主任兼新闻发言人王松苗说,2019年工作部分没有再按照检察职能一一铺陈,而是与党和国家重大部署融为一体,3个部分讲了6个字“稳进、落实、提升”,这也是第一次。
据了解,报告从起草到最后定稿历经三个月,先后修改64稿。使用数据185个,比去年上升了38%。
王松苗透露,全文共出现11处下降数字,这在过去的报告中极少出现。
“这些数据下降并不意味着检察监督力度的减弱。随着法治建设的全面加强,执法工作的日趋规范严格,有些方面的案件下降,有些方面的案件上升,都是正常的”。
他举例说,有的是犯罪态势发生变化,如起诉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同比分别下降5.9%、6.9%;有的是有关方面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取得成效,比如起诉涉医犯罪同比下降29%等。
最高检报告中提到的正当防卫也让人印象深刻。王松苗说,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正对邪”,是法律鼓励和保护的合法行为。
“长期以来,受执法理念和执法环境等因素影响,各地对正当防卫尺度把握不够统一。”他说,赵宇案,检察机关纠正“相对不起诉”,作出“绝对不起诉”处理。一个“不起诉”替代另一个“不起诉”,向公众传递了“见义勇为不是犯罪”的明确信号。河北涞源反杀案,还确立了对公民住宅的特殊保护。
“对于正当防卫权的保护,不仅可以有效震慑不法侵害人甚至潜在犯罪人,而且可以鼓励人民群众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该出手时就出手’” 。
2019年工作安排
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
在谈到今年工作安排时,张军说,依法有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黑恶势力经济基础、背后“关系网”和“保护伞”不放。坚决惩治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依法惩治“两抢一盗”、电信网络诈骗、涉枪涉爆、黄赌毒和传销等犯罪。
此外,今年将加大对金融、扶贫、环保等领域犯罪打击力度。从严惩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伪劣商品、非法集资、虚开发票骗税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
加强产权依法平等保护,健全源头预防涉企错案机制,让企业家以持久安全、可靠预期放手经营发展。从严惩治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食药品等领域犯罪,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各项基础工作。依法惩治职务犯罪,在反腐败斗争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敏于案件反映出的倾向性问题和管理漏洞,及时提出检察建议,努力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