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李洁 陈斯) 今年我国进入市场的新增劳动大约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人,超过一半。面对就业结构性矛盾,全国人大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王晓初建议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教育部门应从人力资源培养的源头给予支持。
高校毕业生今年将达795万人
王晓初上午参加北京团小组审议时表示,就业是民生之本。2016年,我国就业增长超过预期,新增就业1314万人,已连续四年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去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4.02%,水平很低。显示我国整体就业形势稳定。
今年,进入市场的新增劳动大约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人,青年劳动力中大学生已经成为主力;加上化解产能过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同时,人力资源结构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人员的能力与岗位要求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王晓初表示,就业是事关大局、事关全局、事关老百姓生活的大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继续高度重视。
王晓初建议,应加强各部门通力合作。维护国家就业基数稳定,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除了就业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之外,与发改、财政、建设、工信、交通、商务、农业、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各个部门都有密切关系,需要加强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力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例如,发改、财政等综合部门在制定政策、加大工作力度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支持作用;再例如,我国就业压力中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不仅需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也迫切需要教育部门从人力资源培养的源头给予支持。
建议加强职业培训 提高就业能力
王晓初认为,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完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大框架下,持续推进就业领域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劳动用工制度,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增强用人制度对就业的支撑作用;二是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充分加强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三是强化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更好的发挥政府在就业领域引领、服务和兜底保障的作用。
此外,王晓初认为,应该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针对就业压力,特别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压力,需要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充分调动企业、培训机构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扩大培训的受益面,同时,转变培养方式,大力推广工学一体的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质量。此外,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分析
技术型人才需求持续走高
对于目前北京市场整体的用工需求,58同城招聘负责人刘侃向记者透露,从城市用工需求看,技术型人才的招聘需求会远超过劳动密集型工种, 而且城市服务行业本身的用工需求也存在差异化。
58集团HRG平台大数据显示,北京的基层劳动力除了37%来自北京之外,主 要来自河北、河南等周边省份。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和周边城市形成巨大的 生活圈,会吸引大量就业人口转移。据刘侃 介绍,春节后各大城市整体职位发布量涨幅同比去年暴涨超7倍,除北京等一线城 市外,涨幅最快的10个城市分别是昆明、沈阳、郑州、太原、长春、大连、青岛 、呼和浩特、西安、合肥。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持续推 进,二、三线城市发展在提速,也释放出大量就业需求。”刘侃说。